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政策红利叠加科技行情,权益类基金迎“上新潮”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庞华玮 广州报道

在经历基金行业发行放缓后,权益类新基金发行回暖,正在迎来“上新潮”。

2025年一季度,以认购起始日口径计算,共计229只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成立,创近三年以来的单季新高,首募规模近千亿元。

多位接受采访的机构人士指出,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机器人等科技板块大涨,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得到有效提振,使得权益类基金吸引力提升。而基金公司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重点发力指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权益基金的发行热情还在持续,未来新基金的发行将继续呈现指数基金蓬勃发展、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的趋势。

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

“2025年一季度,权益类基金的发行呈现显著回暖的趋势,其中一季度新发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比显著提升,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表现突出。此外,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规模也有所增加,尤其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在新发基金中占据主导地位。”4月3日,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负责人孙恩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Wind数据显示,以认购起始日口径计算(下同),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5年一季度首发成立310只基金(主基金口径,不含转型基金,下同),募集规模2251.69亿元。

其中,股票基金181只,占比58.39%;募集资产规模829.36亿元,占比36.83%;混合基金48只,占比15.48%;募集资产规模143.13亿元,占比6.36%。

2025年一季度,共计229只权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下同)成立,创近三年(2022年二季度以来)单季新高,占一季度新基金总数310只的近四分之三,为73.87%,这一比例也是近九年来的单季新高。

2025年一季度,权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首发规模为972.49亿元,占比43.19%。这一比例是最近三年以来的单季第二高,单季第一高是2024年四季度。

也就是说,权益基金自“924行情”以来,正迅速回暖,迄今权益基金发行已连续两个季度回暖。

按认购起始日口径,去年四季度权益基金发行数量为193只,发行规模为1755.87亿元,在近10个季度中均排名靠前。

具体来看,基金公司对于权益基金的发行热情,主要集中在指数基金,一季度的229只新成立权益基金中,有177只指数基金,占比77%。

这种权益基金的新发热情还在延续,截至4月3日,4月以来仅3个交易日就有71只新基金成立,其中有51只是权益类基金(44只股票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占发行总数超七成,为71.83%;其中有43只是指数基金,占权益类新基金的84%。

“主被动共生、细分突围”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2025年一季度权益类基金的发行明显回暖,发行数量创出近10个季度以来的单季新高,这是和2024年9月之后政策转向带来的股市大幅上涨有关,此后投资者的信心得到有效提振。2025年一季度科技板块大涨,特别是机器人主题基金,涨幅甚至达到40%以上,获得了比较好的赚钱效应,带动了基金的发行。

此外,孙恩祥认为,受益于政策红利释放,监管层持续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为权益类基金特别是被动指数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监管机构推动指数化投资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权益类基金的关注。

“2025年一季度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有所增长,特别是被动指数型基金表现突出,例如中证A500ETF及链接基金、自由现金流ETF等。”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说。

托合江指出,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机器人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使得权益类基金吸引力提升。而基金公司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重点发力指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预计今年后面几个季度,权益基金的发行还会比较好,因为市场的赚钱效应明显提升,这会吸引更多的居民储蓄通过买基金来入市。”杨德龙说。

托合江认为,未来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呈现“主被动共生、细分突围”的多元化趋势,而未来新基金的发行也将继续呈现指数基金蓬勃发展、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的趋势。包括中证A500ETF、中证A500红利ETF、科创综指ETF、自由现金流策略类ETF在内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孙恩祥分析,接下来新基金发行将呈现出两大特点和趋势:首先,权益类基金仍将维持新发基金主力地位,其中指数型基金和主动权益型基金可能呈现"双轮驱动"发展态势。其次,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化发展趋势,现金流ETF等创新型产品有望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这类产品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政策红利叠加科技行情,权益类基金迎“上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