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2024年,邯郸市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坚持政治引领、创新驱动、规范提升,五措并举不断提升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审计署全国审计先进集体1个、先进工作者1人;3项工作列入审计署改革试点,7项工作列入省审计厅改革试点(全省第一);4个审计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审计项目。
抓统筹,精准组织实施审计计划。以推进审计一盘棋为抓手,着力破解人员力量不足、项目数量偏多、审计质量有待提高这一普遍难题。实行县级审计计划预审制度。按照“优先保障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项目,统筹市县两级审计计划,分级组织实施”的原则,对县级审计计划进行预审,经批准后县级审计办再提交县级审计委研究确定。统筹审计力量。建立财政、投资两个审计人才库,按职称、专业、学历、业绩等进行积分排序管理,统筹使用。对下达的市级审计计划,明确要求各县审计组人员混合编组,交叉互审,定期轮换,保障基层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促进廉洁审计,提升审计效果。
抓关键,切实提升直报制度实效。着眼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当好避雷针、探雷器,为主要领导出主意、作参谋。重点聚焦三个关键,提高审计专报质量。聚焦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报告。2024年,针对公立医院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经济责任审计和集中整治揭示发现的重点问题,报送审计专报8期,市委主要领导每期均作出批示,提出查处和整改具体要求。聚焦影响发展的典型性问题精准报告。对城市更新12个攻坚行动在履行建设程序、工程招投标、建设管理、资金筹集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累计上报6类75个问题。聚焦重大风险隐患预警报告。针对增发国债项目中存在的配套资金和建设用地问题及时报送审计专报,市委主要领导立即组织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明确工作措施,降低了风险隐患。
抓联动,高质高效完成重点任务。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内审机构和县(市、区)党委政府,协同发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合力推进增发国债项目审计。组织财政、发改等8个部门84人组成6个联合检查组,分赴13个县(市、区)先后4次对38个国债项目进行专项核查。高效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和校园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核查。统筹市县两级审计、财政、农业、教育系统200名专业干部组成20个核查组,采取交叉互审、定期轮换、抽验复审、巡回督导4项措施,完成全市600个村、280个学校专项核查。
抓机制,制度化推进审计整改。对审计署、省审计厅审计涉及我市未整改到位问题,开展全面梳理,建立工作台账,健全三项机制,强力推动整改。建立整改约谈机制。对未在规定时限内整改、未及时报告审计整改结果的,对相关单位主管领导进行约谈,重大问题报经市领导对主要负责同志约谈。建立重大问题整改专报机制。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所有问题,汇总形成审计专报直报市委审计委员会。建立现场督办机制。建立审计整改现场督办机制,联合市纪委、市督查室先后6次对上级审计发现未整改到位问题进行现场督办。
抓协同,主导提升审计监督合力。强化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在协作中体现审计主导,防止缺位错位。强化双向协同,增强审计影响力。在做好协同配合的同时,要求市纪委定期反馈移送问题线索查办情况,梳理汇总后以审计专报形式报告市委主要领导。去年累计向市纪委移送问题线索602个,处理处分476人。强化协同预警,加大风险防范。制定经责审计典型问题预警提示单,提示风险点27个,组织、纪检部门将其作为新任干部谈话、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重要内容;制定投资审计负面清单,推送常见问题42个,发改、水利、住建等业务主管部门联合开展系统集中整治,全面自查自纠,推动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早整改。(魏清)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