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激发金融赋能新活力 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自:经济参考网

2024年,广发银行成都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四川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全力支持地方重点项目与企业发展。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广发银行成都分行实现了自身经营管理的高质量跨越,为区域经济金融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建领航:筑牢发展根基,强化责任担当

广发银行成都分行将党建引领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详细工作清单,引导全体员工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广发银行成都分行年初深入分析管党治党短板,召开专项会议部署全年工作,明确97项重点举措,涵盖政治监督、作风建设、基层党建等多个方面,并制定月度行事历,确保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开展作风提升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建立作风评价机制,切实为基层减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服务实体:精准施策发力,支持经济建设

广发银行成都分行持续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轨道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四川省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筑牢根基。目前累计支持重大项目51个,贷款余额达166亿元。

在综合金融协同方面,广发银行成都分行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加强与中国人寿集团投资板块及广银理财合作,参与蜀道集团、四川高速等企业中长期债券投资,累计投资52亿元。同时,协同推进多个综金项目,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资金支持。

在制造业领域,广发银行成都分行围绕四川省六大行业产业集群,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实施名单制营销,设立绿色通道,聚焦优质制造业企业,优先支持重点客群。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0%,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为四川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了新型工业转型和特色产业发展。

在跨境金融拓展方面,广发银行成都分行为辖区22家外贸企业提供服务,国际结算量较年初增长10.4%。通过与境外分行联动、办理加工贸易收汇、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收款等业务,满足了企业多样化经贸需求,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消费金融领域,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结合政府补贴政策,持续开展惠民活动,挖掘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消费需求,信用卡消费分期业务规模达到2.6亿元。积极参与消费贷贴息活动,推出优享贷等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与成都工会合作制定信贷专案,入围总行车贷试点行,多管齐下满足客户多样化消费金融需求。

业务创新:聚焦“五篇大文章”,激发发展活力

科技金融方面,广发银行成都分行提供“科创慧融”综合服务方案,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推出“保付通”、科技E贷等产品,精准滴灌科技创新领域。截至2024年末,科技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40.2%,为成渝地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金融动力。

绿色金融方面,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立工作小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抓住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机遇,将绿色信贷服务拓展至清洁生产、绿色农业、公共交通等多个领域。2024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84.2%,为推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支持。

普惠金融方面,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大规模走访活动,确保对小微企业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9.7%,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

养老金融方面,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积极作为,取得社保卡发卡资格,首张社保卡成功落地,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养老金业务快速发展,开户近5万户、入金超2万户,第三支柱产品规模净增显著。

数字金融方面,依托成都工会、天府通等项目,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线上平台客户超87万户,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广泛覆盖。成功上线天府通教培保证金新项目,采用“先学后付”模式,有效维护各方利益,促进教培行业健康发展,开户数量和存款规模稳步增长。同时,加强与核心企业如泸州老窖的供应链金融合作,上线链易贷专案产品,借助大数据分析、智能风控等数字技术,将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和银行系统进行深度对接,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实时共享与交互,对供应商的经营数据、交易记录等进行精准评估,快速完成授信审批,并实现提款。

广发银行成都分行将紧紧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叠加机遇,深化综合金融和科技赋能,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书写金融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赵峰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激发金融赋能新活力 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