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国内快讯
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
3月2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第二批27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通知》提出,有关地区发展改革委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各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加紧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统筹谋划重点任务、研究推出改革举措、扎实推进重大项目。
《通知》明确,各试点城市和园区要按照《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及《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有关地区发展改革部门要组织专业力量,对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发展改革委对本地区试点城市和园区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后,于2025年4月25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有关方面对各试点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反馈有关修改意见。
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登记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为我国控排企业提供了多样化履约选择,有效降低企业履约成本,推动实现碳市场低成本降碳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为减排机理清晰、降碳效果好但减排成本较高的项目提供了额外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自愿碳市场支持领域的进一步扩大,更多减排项目将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我国自愿碳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讯来源:生态中国网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
3月27日消息,据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以下简称《公开征集》)。《公开征集》指出,为高质量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鼓励全社会广泛深入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生态环境部开展新一轮方法学建议公开征集和评估遴选。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是指导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查的主要依据,对减排项目的基准线识别、额外性论证、减排量核算和监测计划制定等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公开征集》要求,对具备方法学编制技术条件的项目业主、行业协会以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提出的方法学建议应符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体现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够避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所建议方法学及额外性论证要求应当清晰、可操作、便于审定与核查,并确保案例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真实、准确、保守。鼓励对减排效果明显、社会期待高、数据质量可靠、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可以有效监管的行业和领域提出方法学建议,其额外性可免予论证或简化论证。不能对现有法律法规等规定有强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行业和领域提出方法学建议。提出的方法学建议可以是新的方法学,也可以是生态环境部已发布方法学的修订。
生态环境部表示,将常态化开展方法学建议征集和评估遴选工作,结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求,择优分批次发布相关方法学。对于2025年4月25日(含)之后提交的方法学建议,将纳入后续的评估遴选工作中。
资讯来源:生态中国网
全国碳市场扩围实施,钢铁、水泥、铝行业正式纳入
2024 年 3 月 26 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市场扩围工作进入实施阶段。这是全国碳交易体系首次在发电行业之外扩大覆盖范围,意义重大。碳市场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广泛采用的国际气候治理工具。我国于 2021 年 7 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上线碳市场,至今已运行近四年,总体平稳,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 8.78%,减排成本节省约 350 亿元。此次扩围将新增约 1500 家重点排放单位,涵盖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排放行业,合计年排放约 3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 20% 以上。扩围后,碳市场覆盖比例将超过 60%,并首次涵盖多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
方案明确,2024—2026 年为启动实施阶段,2027 年起进入深化完善阶段。配额将采用基于碳强度控制的分配机制,2024 年度配额等同于核查排放量,后续将逐步建立公开透明、逐年收紧的配额机制,以推动行业持续减排。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取得进展,首批 948 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截至 3 月 25 日,累计成交量达 133 万吨,成交额达 1.05 亿元,标志我国自愿碳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资讯来源:生态环境部
中国 2024 年财政政策聚焦绿色低碳转型,2025 年“双碳”路径再深化
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表示:
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核心,系统性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生态治理。中央财政全年累计下达大气污染防治资金 340 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 267 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 44 亿元,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PM2.5 平均浓度降至 29.3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2.7%),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 90%。生态修复领域,新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 120 亿元,支持防沙治沙及林草湿地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获 129.5 亿元资金,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海洋生态修复同步推进。
绿色技术应用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5.5% 至 1286.6 万辆,市场份额首超 40%;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9.2%,其中制造业数智化与绿色化升级获专项支持。绿色金融机制创新中,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清洁能源,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比例近 85%,绿色建材试点城市从 51 个扩至 101 个,产品种类增至 108 种,建筑行业低碳转型加速。
《报告》还强调,2025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全链条支持,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技术攻坚与产业升级:深化支持氢能、碳捕集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强化重点行业低碳转型及碳汇能力提升;
生态治理机制创新:研究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
能源结构优化:支持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目标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 30% 以上增速。
此外,2025 年将重点推进“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强化沙化土地治理成效,并探索数据资产管理制度试点,赋能绿色技术市场化应用。财政部明确,新阶段政策将更注重“防风险”与“促发展”平衡,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可持续实践样本。
资讯来源:财政部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绿色贷款突破2000亿元,构建天府绿色发展新引擎
3月27日,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发布绿色金融阶段成果。截至目前,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 2000 亿元,较年初新增近 200 亿元,展现出“起步即冲刺”的绿色金融发展态势。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绿色金融的部署,四川中行结合区域特性,制定并落地《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绿色金融行动方案》,重点支持六大绿色产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绿色服务。同时建立绿色金融协同机制、资源保障政策和多层次专题培训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渠道建设方面,四川中行在全省布局 17 个绿色金融特色网点、打造 3 个绿色标杆网点,提供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办公楼已实现碳中和,并取得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中和证明与 LEED 金级认证,示范支行“绿色+科技+金融”融合成效显著。
在绿色项目支持上,四川中行已助力多个区域标志性绿色工程。例如为凉山风电项目提供 3.47 亿元贷款,年上网电量预计近 10 亿千瓦时,年减排碳达 81 万吨;同时积极支持隆黄铁路扩能、旭龙水电站建设、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等多个重大绿色项目。
从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到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带,四川中行正以金融之力勾勒“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成为区域绿色转型的关键推动者。
资讯来源:人民网
国际快讯
ING 成首家通过 SBTi 认证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气候目标对齐 1.5°C 路径
路透社3月26日伦敦报道,荷兰国际集团(ING)成为全球首家气候目标被验证为符合1.5°C控温目标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该认证由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颁发,意味着 ING 在关键行业(包括化石燃料、发电、水泥、钢铁、汽车、航空和商业地产)的贷款目标均达到了科学标准。
早在 2022 年,ING 便承诺将于 2040 年前逐步淘汰对上游油气项目的融资,并在 2023 年进一步限制对部分油气企业的贷款及债券发行支持。SBTi 金融标准负责人 Nate Aden 指出,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首个获得 SBTi 认证的银行,ING 为其他大型金融机构树立了“服务实体经济气候稳定目标”的示范。尽管近期多国气候政策和银行净零路径面临 1.5°C 目标“可能难以实现”的现实挑战,但 SBTi 认证仍具有行业影响力,能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融资支持等方面更优先考虑设定科学减排目标的企业。SBTi 目前是企业气候目标验证的重要国际平台,拥有专家顾问团体,并认可在无法实现 1.5°C 路径时,可采用“远低于 2°C”的减排路径作为替代。
资讯来源:路透社
L&G 再投 2.35 亿美元支持新兴市场可持续发展,总投资已超 11 亿美元
英国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法律与通用(L&G)日前宣布,向新兴市场再投资 2.35 亿美元,用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基础设施提升。这笔投资是其最新推出的“自然与社会成果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填补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每年 4 万亿美元资金缺口。
L&G 此次投资重点聚焦以下领域:
• 生物多样性保护(如森林、水体生态系统)
• 教育、医疗、清洁水等基础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为推动这些项目,L&G 使用了包括用途限定债券、债务置换和成果挂钩债券等创新型绿色金融工具,既服务可持续发展,也追求稳健回报。目前,L&G 在新兴市场的可持续私募债投资已达 11 亿美元以上,包括:
• 4.65 亿美元用于保护贝里斯、厄瓜多尔和加蓬的海洋、森林与淡水资源
• 3.5 亿美元投入非洲和东欧的社会项目
• 1 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
• 此次新增的 2.35 亿美元,首个项目为支持厄瓜多尔与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的第二轮“自然换债”交易,旨在保护 460 万公顷森林和 1.8 万公里淡水系统。
L&G 资产管理高级投资经理 Jake Harper 表示,新兴市场在带来良好回报的同时,也承担着维系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角色。通过债务创新工具,投资者可在享受更高回报和评级优势的同时,推动可持续转型。
资讯来源:L&G
欧盟大幅简化企业可持续报告标准,EFRAG 受托 7 个月内完成 ESRS 修订
4月1日消息,欧盟委员会要求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在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下的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修订,核心目标为减少企业披露负担并提升标准实用性。此次修订将重点削减强制性数据点数量(优先保留定量指标、剔除低效定性叙述),同时澄清现有条款模糊性、强化与全球标准(如ISSB、GRI)的互通性,并确保“重要性原则”的精准应用,避免企业冗余披露。
此次行动基于欧盟2月发布的“Omnibus I”政策包,旨在系统性降低企业合规压力,涉及CSRD、CSDDD 等法规调整。EFRAG 须在4月15日前提交工作计划,新标准拟于 2027 财年生效(企业可选2026年提前适用)。EFRAG 主席 Patrick de Cambourg 表示,将基于首批企业实践经验简化 ESRS 框架,平衡披露效率与 CSRD 政策雄心,助力企业输出“有实质决策价值”的可持续信息。
资讯来源:ESG Today
澳大利亚出台强制气候信息披露新规,分阶段实施强化企业责任
为落实 2024 年 9 月通过的《财政法修正案》,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近日正式出台《监管指南 280 号》(RG 280),明确要求大中型企业自 2025 年起分阶段履行气候信息披露义务,披露内容包括气候风险机遇、全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含范围3)等关键环境数据。该指南首次提出“比例监管”原则,在 2025-2027 年过渡期内,监管部门将以教育与引导为主,重点查处“严重或恶意违规”行为,对披露瑕疵企业优先采取沟通整改措施。
根据新规,首批适用企业为员工超 500 人、年营收超5亿澳元或资产超 10 亿澳元的上市公司及大型私有企业;中型企业(员工超 250 人、营收超 2 亿澳元)将于 2026 年 7 月纳入监管范围;小型企业(员工超 100 人、营收超 5000 万澳元)则自 2027 年起执行。指南同步强化披露标准,新增气候情景分析指引及董事履职责任说明,并强调企业数据需符合“一致性、可比性、高质量”要求,为投资者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ASIC 委员凯特·奥罗克表示:“高标准气候信息披露是构建市场信任的基础。”该指南在 2024 年征求意见稿基础上,进一步衔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等全球标准,与全球 ESG 信息披露趋严的步调保持一致,同时为本土企业预留适应性调整空间。
资讯来源:ESG Today
ISSB 发布全球 ESG 标准实施工具,助力统一信息披露框架落地
3月27日消息,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近日推出“管辖区实施路线图开发工具”,为各国监管机构及市场主体采纳其 ESG 披露标准提供系统性指引。该工具旨在解决全球 ESG 规则落地中的共性难题,包括明确监管部门权责划分、协调利益相关方诉求、构建本土化执行能力等关键环节,推动《IFRS S1》(通用可持续披露准则)和《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准则)两大国际标准的高效应用。目前已有超 35 个司法管辖区启动标准采纳程序。
ISSB 主席埃马纽埃尔·法贝尔表示,工具将聚焦四大核心决策领域:标准采纳路径选择(直接采用或本地化调整)、适用企业范围划定、披露内容优先级排序及分阶段实施规划,并配套发布实施案例模板库,供各国参考对标。法贝尔强调:“该工具是 ISSB 支持全球可持续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里程碑,有望加速形成统一、可比的信息披露生态。”
此次工具发布延续了 ISSB 2023 年《管辖区实施指南》的框架,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降低新兴市场制度接轨成本。分析认为,此举将强化 ISSB 作为全球 ESG“准则制定者”的领导力,尤其为亚太、非洲等地区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对冲美国 SEC 气候披露政策倒退带来的不确定性。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转自: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Hehson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Hehson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