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沪深300质量成长低波动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于2025年3月29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中,份额、净资产、净利润等关键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投资策略、业绩表现以及费用情况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主要财务指标:盈利显著改善,资产规模扩张
本期利润扭亏为盈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在2024年实现了本期利润的大幅增长,成功扭亏为盈。2024年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A的本期利润为2908.56万元,C的本期利润为3329.77万元;而在2023年,A类份额亏损1969.81万元,C类份额亏损956.37万元。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以及基金投资策略的有效执行。
基金份额 | 2024年本期利润(元) | 2023年本期利润(元) |
---|---|---|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A | 29,085,571.52 | -19,698,118.77 |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C | 33,297,711.37 | -9,563,719.72 |
净资产合计大幅增长
截至2024年末,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动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净资产合计为432,160,254.38元,相比2023年末的214,085,603.70元,增长了218,074,650.68元,增幅高达101.86%。这一增长反映了基金资产规模的显著扩张,主要源于基金份额的增加以及基金投资收益的提升。
时间 | 净资产合计(元) | 增长金额(元) | 增长率(%) |
---|---|---|---|
2024年末 | 432,160,254.38 | 218,074,650.68 | 101.86 |
2023年末 | 214,085,603.70 | - | - |
基金净值表现:跑赢业绩比较基准,长期表现仍需提升
短期与长期表现分化
2024年,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A和C份额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8.37%和17.9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14%,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从不同时间段来看,过去一年表现出色,但过去三年和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仍为负。
份额 |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 | 过去三年净值增长率(%) |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净值增长率(%)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过去一年,%) |
---|---|---|---|---|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A | 18.37 | -4.46 | 2.83 | 15.14 |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C | 17.90 | -5.59 | 1.37 | 15.14 |
波动与风险特征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在不同时间段有所波动,反映了基金净值的波动情况。投资者在关注收益的同时,也需留意净值波动带来的风险。例如,过去三个月的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1.49%,显示短期内基金净值有一定波动。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紧跟市场节奏,把握风格轮动
投资策略分析
2024年国内经济呈现“V”型走势,政策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基金管理人根据市场变化,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跟踪指数,做好日常申购、赎回资金安排和指数调样工作,并积极参与一级市场打新以增厚组合收益。在市场风格方面,上半年红利和价值风格表现较好,下半年成长风格跑赢,基金也相应受到影响。
业绩归因
2024年300质量低波指数上涨15.87%,沪深300指数上涨14.68%,300质量低波指数小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上半年ROE、盈利质量、低波等因子收益表现较好,使得300质量低波指数相对收益明显;下半年基本面因子整体回撤,主题行情受追捧,质量因子、低波因子表现偏弱。但从长期看,低波因子历史表现出色,回撤幅度小、期限短且总能较快创出因子收益新高,以ROE为核心的质量因子在核心资产调整后性价比突出。
管理人展望:政策与市场共振,关注核心资产
展望2025年,管理人认为国内经济有望进入新范式,政策方面移杠杆政策将逐步加码,货币财政政策方向明确。经济增长短期受抢出口和开门红支撑,中期有望回升,通胀中枢预计保持低位并在晚些时候温和抬升。证券市场方面,市场情绪可能回归适度乐观,主题炒作难持续,质量、低波等长期有效因子的相对收益会回到正常水平。管理人将继续坚持指数化投资策略,优化对基金跟踪偏离度、跟踪误差的控制。
费用情况:管理费与托管费稳定,销售服务费有变化
管理费与托管费
2024年,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动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1,514,990.99元,相比2023年的1,135,943.78元有所增加;托管费为378,747.67元,较2023年的283,985.93元也有所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基金资产规模的扩大,按照既定费率计提的费用相应增加。
年份 |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元) |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元) |
---|---|---|
2024年 | 1,514,990.99 | 378,747.67 |
2023年 | 1,135,943.78 | 283,985.93 |
销售服务费
A类基金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C类基金份额2024年应支付的销售服务费为579,732.33元,而2023年为69,452.63元。这一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C类份额规模的显著增加,导致按照0.40%年费率计提的销售服务费相应增多。
投资组合:股票投资占主导,行业分布较分散
资产组合情况
截至2024年末,基金资产组合中权益投资占比91.02%,金额为419,129,503.88元,其中股票投资占比91.02%;固定收益投资占比5.10%,金额为23,493,914.73元,主要为债券投资。这种资产配置结构体现了基金以股票投资为主导的特点,同时通过债券投资进行一定的风险分散。
项目 | 金额(元) |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
---|---|---|
权益投资 | 419,129,503.88 | 91.02 |
固定收益投资 | 23,493,914.73 | 5.10 |
行业分布
报告期末指数投资按行业分类的境内股票投资组合显示,制造业占比最高,达46.63%,其次为金融业(19.84%)、采矿业(12.95%)等。行业分布相对分散,有助于降低单一行业风险。
行业类别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制造业 | 201,512,372.40 | 46.63 |
金融业 | 85,738,915.00 | 19.84 |
采矿业 | 55,976,184.00 | 12.95 |
份额持有人信息:机构投资者占比高,管理人持有稳定
持有人户数与结构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为9,214户,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总份额比例为57.16%,个人投资者占42.84%。机构投资者在基金份额持有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了机构对该基金投资价值的认可。
持有人结构 | 持有份额(份) | 占总份额比例 |
---|---|---|
机构投资者 | 242,267,039.27 | 57.16% |
个人投资者 | 181,588,626.94 | 42.84% |
管理人从业人员持有情况
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A份额2,652,180.63份,占该份额比例为1.5483%;持有C份额57,892.02份,占比0.0229%。这显示了管理人对自身产品的信心,与投资者利益形成一定的绑定。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份额大幅增长,资金流入明显
2024年,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A期初份额为196,550,832.54份,本期申购240,251,084.51份,赎回265,508,824.66份,期末份额为171,293,092.39份;C期初份额为50,398,690.61份,本期申购948,898,746.12份,赎回746,734,862.91份,期末份额为252,562,573.82份。整体来看,基金总份额从期初的246,949,523.15份增长至期末的423,855,666.21份,增长了176,906,143.06份,增幅达71.64%,表明有大量资金流入该基金。
基金份额 | 期初份额(份) | 本期申购份额(份) | 本期赎回份额(份) | 期末份额(份) | 份额变化(份) | 增长率(%) |
---|---|---|---|---|---|---|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A | 196,550,832.54 | 240,251,084.51 | 265,508,824.66 | 171,293,092.39 | -25,257,740.15 | -12.85 |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C | 50,398,690.61 | 948,898,746.12 | 746,734,862.91 | 252,562,573.82 | 202,163,883.21 | 401.13 |
总计 | 246,949,523.15 | 1,189,149,830.63 | 1,012,243,687.57 | 423,855,666.21 | 176,906,143.06 | 71.64 |
鹏扬沪深300质量低波在2024年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份额和净资产显著增长,业绩表现良好且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然而,投资者仍需关注基金在长期业绩、净值波动以及市场风格切换等方面的风险,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