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焦低空飞行安全 助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低空飞行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武汉召开。该项目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江万寿研究员负责,汇聚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头部企业,旨在突破低空飞行安全核心技术,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吴红波副院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研究分院刘碧松研究员,万丰锦源控股集团研究院郑建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谢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学军教授、李新军教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毛冬艳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中心刘浩研究员,北京鸢飞科技有限公司周震博研究员,武汉大学张过教授以及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办主任姚远主持会议。

图1 参会人员合影

吴红波副院长指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是构建低空航路网的基础,对保障飞行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具有关键意义,希望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低空服务部门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我国低空安全生态的构建。

图2 李德仁院士为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

江万寿研究员详细汇报了总体实施方案。研究团队将围绕飞行器自身风险及对地风险两大方向,重点攻克低时变地表风险要素提取、高时变气象异常预测等核心技术,构建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模型,推动相关标准制定与示范应用。目前,团队已在河南安阳开展实地验证试验,通过物流无人机对城市医疗、物流及山区航线进行多维度测试,初步评估航路网布局质量,为后续技术落地奠定基础。

图3 江万寿研究员作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汇报

 咨询专家组成员仔细听取项目及课题负责人的实施方案汇报,并给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强调项目团队要在良好的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课题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在突破关键技术的同时,强化相关标准的研制及应用,为低空飞行安全提供可信的风险地图,打造应用示范样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总结指出,项目要面向国家新质生产力需求,突破低空复杂环境探测中几何、属性、时效性等难点,为低空规模化安全飞行提供可用、开放的低空下垫面产品,助力我国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图4 李德仁院士总结发言

据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低空飞行全域环境风险量化测评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下设五大课题,覆盖地理信息底座构建、胁迫要素预测、风险测评系统研发、标准研究及示范应用等全链条环节。课题负责人来自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等机构,凸显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特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焦低空飞行安全 助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