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泰格医药涨0.25%,成交额3.36亿元,换手率1.15%,总市值443.72亿元。
根据AI大模型测算泰格医药后市走势。短期趋势看,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主力没有控盘。中期趋势方面,上方有一定套牢筹码积压。近期筹码减仓,但减仓程度减缓。舆情分析来看,14家机构预测目标均价60.84,高于当前价18.60%。目前市场情绪悲观。
异动分析
CRO概念+医疗器械概念+创新药+生物疫苗
1、公司作为优秀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主要为国内外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企业提供创新药、医疗器械及生物技术相关产品的临床研究全过程专业服务。
2、子公司捷通泰瑞是国内领先专注于医疗器械的CRO公司,其核心服务是为医疗器械(包括IVD)企业的相关产品研发提供所需的临床研究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服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和医疗器械专业人才猎聘服务。
3、公司于2018年7月22日与中国领先的创新药CDMO服务商九洲药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药物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创新药临床研究业务领域合作共赢。国内临床试验CRO企业龙头,主要为国内外医药及健康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专业临床研究服务,业务范围主要包含1至4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
4、2023年年报,公司于2023年首次在美国本土启动和执行中国带状疱疹蛋白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在印度尼西亚启动和执行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 III期临床试验,入组人数超过1,400例;2023年完成了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2个大型III期保护效力疫苗临床研究,总入组人数超过38,000例。公司与国内多家疾控中心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持续开展I-IV期疫苗临床试验项目,覆盖江苏、湖北、四川、贵州、山东、山西、湖南等区域。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791.12万,占比0.02%,行业排名37/51,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6.33亿,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主力净流入 | -791.12万 | -1043.07万 | -7410.42万 | -1.46亿 | -2.14亿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2.11亿,占总成交额的7.83%。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57.35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57.35元,近期筹码减仓,但减仓程度减缓;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51.65,谨防压力位处回调,若突破压力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上涨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聚工路19号盛大科技园A座18层,成立日期2004年12月15日,上市日期2012年8月17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为国内外医药及健康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专业临床研究服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I至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注册申报、临床试验现场服务、SMO服务、医学检测服务、医学资料翻译、医学影像诊断服务和培训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49.9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48.13%,其他业务服务1.95%。
泰格医药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健康中国、仿制药、互联医疗、H股、MSCI中国等。
截至2月28日,泰格医药股东户数5.27万,较上期减少3.60%;人均流通股0股,较上期增加0.00%。2024年1月-12月,泰格医药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减少10.58%;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减少79.99%。
分红方面,泰格医药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0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2.68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4年12月31日,泰格医药十大流通股东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位居第三大流动股东,持股3002.7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5.02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动股东,持股2034.4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59.21万股。华宝中证医疗ETF(512170)位居第五大流动股东,持股1687.03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08.65万股。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位居第六大流动股东,持股1466.60万股,相比上期增加3.43万股。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161726)位居第九大流动股东,持股990.64万股,为新进股东。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512010)位居第十大流动股东,持股957.25万股,为新进股东。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163415)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