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网
作者:赵志疆
清明将至,由祭扫引发的火灾开始增多。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未做安全防护,冒风烧纸祈福,没想到祈福未成,反酿祸端,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目前,嫌疑人张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前数日,广东阳江阳春市一村民近日携带爆竹祭祖点燃后引发山火,经过7个小时山火才被扑灭,该村民被行政拘留五日。
“在‘金元宝’燃烧的过程中,我一直心里默念平安健康……”,嫌疑人张某的描述令人哭笑不得:为了祈求自己平安健康,却令他人蒙受巨大损失,倘若先人地下有知,是否也会因此感觉羞愧?
清明既是缅怀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踏青出游的大好时节。春季风干物燥,正值森林防火关键期,与假期出行高峰叠加在一起,防患于未“燃”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因清明祭祀防火不当引发的火灾不胜枚举,不仅给公众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而且酿成了一些沉重的悲剧。究其原因,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购买鲜花等绿色环保的方式祭奠故人,但仍有一些人习惯于焚香、烧纸、点烛,甚至明知身处森林防火区依然执着于此。
实际上,安全文明祭扫不仅仅是一个态度方法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消防法明确规定,过失引发火灾但未构成犯罪者,将被给予十至十五天拘留处罚,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若过失行为导致严重后果且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则有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如失火罪。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构成刑法中的失火罪。而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清明节期间因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比最大,近三成是由于祭扫用火不慎和违规用火引发。
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看,焚香烧纸存在很多弊端: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制造公共安全隐患……一旦因此引发火灾,不仅会给国家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损失,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事人也将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清明祭祀绝不能忽略安全底线,如果失去了安全这个“1”,后面的“0”将毫无意义。
春季火灾防控工作,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安全保卫战。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在扩大宣传教育力度、防患于未然的基础上,有必要强化应急机制,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处置火灾险情;对于个人来说,有必要从我做起,主动提高防火防灾安全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筑牢春季防火的安全屏障,守护春和景明的清明节假期。让祭祀和出游更加文明、低碳、环保,这才是清明节更加科学的打开方式。(赵志疆)
[ 责编:刘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