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国网北京电力在电网架线中首次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

转自:新华财经

4月2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北端,随着电力操作人员按下远程操作系统“开伞”指令,一台钢索交织的红色巨型伞架缓缓伸展。20分钟后,伞架全部展开,稳稳地护住了下方的光缆线路,作业人员随即开始了输电线路架线工作。这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简称“国网北京电力”)首次在电网架线作业中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

为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落地,国网北京电力正在对海淀区学院路北端的部分220千伏及110千伏输电线路实施迁改工程。该工程东起京藏高速上清桥东南角,西至东升镇八家公园,新建铁塔9基、新架设输电线路2.4千米、拆除铁塔7基,需要跨越京藏高速、城市道路及人流密集的公园等区域,施工难度较大。

“今天我们要在两基铁塔之间架线,为了确保线下的光缆正常运行,我们应用了移动式伞形跨越架这种新装备,可以有效进行安全防护。”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副经理杨宝杰介绍。

图为国网北京电力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移动式伞形跨越架架体与吊车的组装

据了解,移动式伞形跨越架是基于雨伞原理,利用汽车式起重机和跨越架结构中的电动回转支撑,将组件展开成一个坚固的骨架系统,精确遮盖保护被跨越目标物。该设备可实现远程操控,适用于跨越22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和普通铁路等,应用范围广泛。本次工程应用的移动式伞形跨越架撑开高度达24米,全部展开后长12米、宽8米,精准覆盖在高度约20米的光缆线路上方。

国网北京电力在实施工程前,充分考虑了防护伞架的安全距离、吊车受力、风力等多重因素,对安全工况进行了严密计算和论证,确保作业稳定性。

“以往,我们需要提前两到三天人工搭设木质跨越架和封网施工,准备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安全风险较高。使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后,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显著提高了建设效率。”北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数字化科技中心主任汪利君介绍。

图为国网北京电力应用移动式伞型跨越架对海淀区学院路北端的部分220千伏及110千伏输电线路实施迁改工程

近年来,国网北京电力全面提升电网建设水平,与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引进先进施工装备,通过机械化、智能化手段,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电网建设施工装备体系。

“我们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创新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测控、移动式伞形跨越架、BIM三维技术、智能喷涂机器人、电缆智能敷设装置等先进技术装备,智能化控制程度更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国网北京电力建设部项目管理处处长刘畅表示。

在创新研发、引进应用新型施工装备的同时,国网北京电力积极开展机械化施工班组建设,通过新技术研究应用,培养基建人才队伍,为北京电网高质量建设夯实基础。(李艳娜、程伟)

编辑:梁恒维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国网北京电力在电网架线中首次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