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我国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和商网北京4月3日电 题:我国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记者 郭超凯

  “加盟商失联了,我们剩余的课时怎么办?”“家长的血汗钱不能打水漂!”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某品牌早教机构加盟商关门失联,家长情绪激动,组建了维权微信群。

  集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法院、公安、教育、市监等部门及消费者协会联动联调联处。承办人员在与家长沟通协调后,制定了转课、退费2类调解方案,帮助48名学员转课成功,退费6万余元,最终确保儿童学员无缝衔接,推动全案化解。

  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是综治中心推动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缩影。

  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

  过去,调解纠纷力量分散,各部门在调解纠纷时往往捉襟见肘,存在“九龙治水”的问题。群众维权往往需要“跑断腿”“磨破嘴”。

  2024年11月,中央政法委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等11部门出台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建设的意见,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规范化建设后的综治中心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派员常驻。县、乡综治中心重在矛盾纠纷化解,省、市综治中心重在统筹协调。

  近年来,各地着力提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水平,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统筹推动“多中心合一”,让群众办事“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

  福建省厦门市依托综治中心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引入厦门“e政务”,自助即时办理23部门280项群众常用服务,设置“帮办员”全程服务群众办事,不断提升群众平安获得感、满意度。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综治中心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将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引入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山东省济南市综治中心按照矛盾纠纷“调解优先、多元化解”要求,全面整合调解力量,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1567个部门,519个调解组织,300余名品牌调解专家实现线上入驻……

  如今,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就能获得“一站式”办理,跑一个地方就能把事情办好。“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成了不少群众的共识。目前,全国省级综治中心实现了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到90%,成为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

  3月29日至30日,中央政法委在福建厦门召开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会议强调,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开门接待群众,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要整合各方资源,多途径、多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要强化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

  会议对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明确了工作目标:到今年6月底,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把全国县级综治中心运行起来,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到今年底,除了需新建场地的,其他所有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直辖市的下辖区县比照县级要求推进规范化建设。到明年,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当前应该在哪里下力气?会议强调,重点就是要推进县级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推进场所设置规范化、推进部门入驻规范化、推进运行机制规范化、推进督办落实规范化、推进信息化建设规范化。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是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中央政法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各地要积极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我国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