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用心用情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通讯员 董卫国 李姝娴

“以前工伤报销还要走手续、交材料,现在医院就能直接刷社保卡或身份证报销,不用再去社保窗口办理,这让群众少跑路,方便了不少。”感受到工伤医疗跨省异地联网结算带来的便利后,职工刘君(化名)由衷地感慨道。

近年来,甘肃省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以推动全省工伤医疗跨省联网结算为契机,以推动各类服务事项便捷度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认真念好“简”“快”“严”三字诀,加快推进社保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提升工伤医疗管理服务水平,有效减轻职工跨省异地就医“跑腿”“垫资”经济负担,维护工伤保险基金安全,为职工提供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的工伤保险服务。

从“简”入手,打通工伤异地就医备案“高速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工伤参保地在甘肃省本级,但绝大部分职工均在陕西、宁夏等地工作、居住。

考虑到此类情况,省社保中心为需要跨省异地就医的职工开通了“绿色通道”,通过网上备案、批量备案、事后备案等多种备案模式,简化备案手续、延长备案期限、减少职工跑腿次数,最大程度方便职工就医。

“针对工伤医疗备案,我们简化了备案类表册,减少了各类备案次数。”据省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职工在异地长期居住或工作的,仅需附上相关佐证材料报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核准即可,一次性备案长期有效。职工旧伤部位复发需要治疗的,不再需要用人单位审核;因长期慢性病需要定期诊疗的,协议机构注明长期诊治意见后备案结果可重复使用,有效期长达6个月。职工因本地医疗条件不足或紧急情况下需要转外就医的,协议机构出具诊断意见后,职工可先行转外治疗,相关手续容缺后补。

省社保中心还积极协调软件公司,实现省社保业务系统与“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工伤医疗跨省联网结算系统”互联互通,所有备案类事项均设置为即来即办事项,方便职工多渠道快捷办理备案手续。职工发生工伤或旧伤复发时,无论身处何地,均可凭协议医疗机构意见,在部、省两级平台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此外,省社保中心牵头起草了《甘肃省工伤保险经办规程》《甘肃省工伤保险协议机构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确工伤协议机构一地签订、全省互认,规定职工跨市州、跨县区转诊转院无须二次备案,解决职工异地就医痛点、难点、堵点。

以“快”为本,实现工伤异地就医结算“一站式”服务

为进一步方便工伤职工,提升异地就医结算效率,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水平,省社保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努力实现了“四个一”,即:一卡通、一库明、一目清、一站结。

“一卡通”,即省内、省外工伤职工在就医过程中,可直接凭社保卡,全流程办理就医手续,协议机构也可通过社保卡信息,线上核验职工的认定鉴定、参保缴费等基础信息。“一库明”,即全省建立统一的工伤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机构信息库,工伤职工就医时可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协议机构信息,获得更多的就医选择空间。“一目清”,即在与医保部门共享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六统一”要求,在全省社保业务系统内统一嵌入工伤医疗诊疗项目、药品、医用耗材、辅助器具配置目录,确保推送至国家工伤跨省异地就医平台的每一笔联网结算的费用都符合要求、有据可查。“一站结”,即省外、省内职工在我省工伤协议机构治疗或配置辅具时,可在协议机构现场进行直接结算服务,并自动计算和扣除应由职工个人自付的部分费用,减少职工跑腿次数。

同时,省社保中心抢抓政策机遇,督促各地全面提升协议机构联网结算水平。截至目前,全省有能力支持跨省联网结算的协议机构已由2023年初的32家增加至130家,同比增长306.25%,全省工伤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率也已达到64.04%,为国家全面推进工伤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视“严”为基,筑牢基金安全“防火墙”

工伤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工伤保险认定支付工作,持续加强工伤保险基金安全监管,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在实现便民高效服务的同时,省社保中心针对工伤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的特殊性,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安全规范使用。

为做好资金保障和划转,省社保中心开设了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账户,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建立顺畅的工伤异地就医资金划拨流程,和北京等15个省(区、市)完成工伤保险异地就医预付金收拨及资金确认,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保障省外职工的工伤权益。

在明确结算资金管理方式方面,省社保中心联合省财政厅、税务局印发《甘肃省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收支管理办法》,规范全省统一基金收支管理,实现县区经办、市州发放,省内就医结算采取省级和市州级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资金上解下拨,由市州级社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直接结算的模式,方便群众全程无感办事。

为规范工伤协议机构日常管理,在充分征求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省社保中心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工伤保险协议机构管理办法》,全力推进工伤医疗联网结算,指导市州做好工伤医疗、康复、辅助器具协议机构的日常管理、准入退出、年度监督考评等工作,从源头上规范协议机构管理。

此外,省社保中心严格把控联网结算关键环节,将工伤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目录嵌入结算端口,针对涉及第三方人员、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人员、未按时申报工伤认定人员,设置风险防控规则,实时管控超范围、超标准或者不得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费用的工伤医疗行为,把住基金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用心用情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