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公募分红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分红总额超670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有7只基金的分红金额超10亿元,而去年同期仅有1只。具体来看,一季度分红金额最高的前三名均为指数基金,最高达26.83亿元。若从细分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仍扛起分红的大旗,一季度分红金额超500亿元,占比近八成。展望后续公募分红趋势,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分红金额或会稳健提升。
公募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大手笔分红。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募分红总额达675.8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57.51亿元增长47.73%。
具体来看,一季度已有7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分红金额超10亿元。其中,华夏沪深300ETF的分红金额高达26.83亿元,位居分红榜首位。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则分别以24.61亿元、15.92亿元的分红金额紧随其后。
此外,还有中银丰和定开债、华泰柏瑞红利ETF、华夏鼎丰债券、中银睿享定开债在一季度的分红金额超10亿元,分别为15.02亿元、10.28亿元、10.16亿元、10.01亿元。而2024年同期,仅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分红金额超10亿元。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分析表示,基金大手笔分红,一方面可能是基金管理人希望通过分红留住投资者,让投资者分享到基金分红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分红控制管理规模,提升产品竞争力,也不会影响原有的资产组合结构。
当前,公募一季度规模尚未披露,若结合2024年末的规模来看,Wind数据显示,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0ETF的规模分别为1640.08亿元、1563.89亿元、1017.5亿元。同期,规模超千亿元的指数基金共有6只,其中华夏沪深300ETF排名第三,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0ETF分别排名第四、第六。
若从细分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仍是分红“主力军”。数据显示,一季度债券型基金累计分红金额达530.8亿元,占全部基金分红金额的比例达78.54%。2024年同期,债基的分红金额也达403.34亿元,占比达75.99%。
“债券型基金之所以成为分红主力军,主要是债券型基金的分红比较稳定,这与其收益稳定、波动率小等特征有关,因此债券型基金的分红总金额一般高于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郭施亮评价道。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提到,公募大手笔分红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高收益,在获得收益的基础上分红给持有人,能帮助投资者“落袋为安”。同时,部分基金分红也是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必须分红。
此外,债基分红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也可以起到免税的作用。但结合债券型基金的年内业绩来看,则有所分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纯债方面的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为-0.2%、0.14%。相较之下,可投资权益市场的一级混合债基、二级混合债基在市场走势向好的背景下,均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34%、0.67%。
展望公募基金后续的分红趋势,郭施亮预计,年内公募基金分红金额可能会稳健提升,主要因为基金通过分红不仅可以留住投资者,也可以提升基金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王红英也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多重利好消息的加持下,大概率会走出稳健“牛市”,预计权益类基金的分红也将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央行也表态将在适当的时候进一步降准降息,也有望进一步推动债券基金收益结构性上涨并持续分红。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