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宁德时代的换电生态版图迎来了重大拓展。
4月2日,宁德时代宣布与中国石化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预计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展至10000座。
值得一提的是,公开报道显示,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与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出席了签约仪式。这一高层互动或暗示了“换电业务”对两巨头战略发展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出折射出未来“油电融合”这一新基建模式的巨大潜力。
据悉,这一强强联手的合作中,中国石化将凭借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场地资源与能源基建能力,而宁德时代将依托其电池技术与换电系统研发能力,共同推动换电站建设及运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事件的三大看点分别是,宁德时代绑定“国家队”助力换电业务快速推进;央企下场将为换电模式注入强心剂;电动车换电站未来有望成为绿色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王”加速换电布局
2024年12月,宁德时代提出了其雄心勃勃的换电生态计划。
具体是指,其将原先计划2025年500座目标提高到1000座的目标,并目标在2027年建设1万座换电站。其中,前1000座站自建,第1000至1万站与生态伙伴共建。
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电服CEO杨峻曾公开表态,“1万座站只是中期目标,最终要建成3万至4万座换电站。”
随着其雄心计划的提出,宁德时代换电生态迅速扩容增速。
近期,宁德时代还与蔚来汽车共同宣布,将一起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其还计划对蔚来能源进行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换电领域的合作。
但是,长期以来,换电模式由于资产重、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以及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导致其商业模式始终有待验证。
单个换电站的投资大约是200万元到500万元,这也使得宁德时代的万座换电站目标面临庞大的资金投入成本。
以北汽新能源、奥动新能源为代表的换电玩家优先考虑聚焦B端高频需求,而后逐步拓展至C端,以实现商业模式的可持续。而宁德时代通过推出20#、25#标准换电块,叠加月租电池包等新模式,以尝试跑通C端换电的商业化之路。
事实上,在电动车快速补能领域,同时存在两条技术路线——换电和快充。
随着比亚迪在3月17日发布的“闪充电池”以及将在全国布局的“兆瓦闪充站”,将动力电池快充技术推向新高度。
从长远发展来看,快充和换电模式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快充模式能满足用户在短时间内补充电能的需求,适合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使用,为长途出行用户提供便利;换电模式则具有快速更换电池、减少等待时间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城市运营车辆以及对时间效率要求较高的用户。两者共同发展,将为电动车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便捷化的能源补给选择。
杨峻表示,“汽车行业全面电动化的趋势越发明朗,市场正在呼吁更完善的能源补给网络。”
“国家队”进场
据宁德时代的测算,3万个换电站,每站14-30块电池,总共可吞吐3360万度电;加之3万座换电站可服务的2000万车辆可吞吐11.2亿度电,这些换电站相当于储能单元,可消纳光伏/风电波动性电力,降低电网负荷。
这意味着,如果能够大规模推广换电站,数量相当可观的存储单元将在未来成为能源新基建。
但是,此前换电网络建设的一大卡点、堵点是标准化、规模化不足,导致汇聚产业、资本力量汇聚不足。而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的牵手有望共同破解新能源基建“技术可行但场景不足”的产业痛点。
记者注意到,中国石化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加油站场地资源,中国石化目前已建成综合加能站3万座、易捷便利店2.8万家、超充快充站超万座,全渠道用户数超3亿,日均服务客户2000万人次。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超1万座充换电站。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在原有加油站基础上进行升级,是构建更为高效可行的业务拓展路径。
得益于“光储充一体”技术以及B2G技术,结合本身具备电力基础设施和储能能力,加油站可与换电站的电池储能形成互补。以标准化换电技术解决方案,激活中石化3万座加油站的闲置空间资源,并以终端网络和用户基础,为换电模式提供规模化落地场景。
与此同时,通过绑定中石化的超级渠道,有望加速宁德时代的电池资产运营闭环,减轻其资本投入的压力;中石化也有望通过站内多能互补的技术路径,实现终端能源结构低碳化的改造。正如中石化2024年财报所言,其正将传统加油站改造为“油气氢电服”一体化站点。
这种“技术入网”与“网络带电”的互嵌式转型,为传统能源设施迭代提供了轻量化改造路径。
从业人士分析,以往推广换电站网络时面临选址难题,需要调查分析新能源车辆的热力图,来确定效率最高的地点,但这一点在中石化入场后不再必要,中石化占据了全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不少份额,其经营业绩就是最真实的用户轨迹,也是最好的布点策略。因此,将比过去换电网络布点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而中石化可以通过换电服务拓展其新收入来源,同时利用加油用户的高频流量,提升换电服务的使用率。这种“以油养电”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换电模式推广初期所面临的盈利压力,实现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