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市场
(一)宏观经济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特征。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与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核心驱动力,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产品产量显著提升。消费市场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回暖,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通讯器材等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投资领域,制造业与高技术投资增速领先,基建托底作用延续,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新建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
政策层面,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降准降息信号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叠加设备更新专项政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外贸展现韧性,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增势,中美贸易额实现正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价格水平温和波动,核心CPI保持回升趋势,PPI环比降幅收窄。下一阶段,政策将持续加力巩固复苏成果,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支持科技创新等举措对冲外部不确定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权益市场
图表1:上季度主要股指动态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A股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态势,北证50指数以22.48%的涨幅领涨,上证指数微跌0.48%收于3335.75点,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86%和下跌1.77%。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季度总成交额近87万亿元,日均1.53万亿元,同比增幅达67.44%,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行业表现呈现科技主导特征,机械、有色金属、汽车与零配件涨幅居前,人形机器人、AI应用、算力租赁等概念成为核心驱动。传统行业如化石能源、国防装备、商贸零售则承压下跌超5%。政策层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稳住楼市股市”,证监会推进新“国九条”及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社保、保险资金布局加速,北向资金净买入传媒、新能源等行业,公募基金平均收益跑赢指数。市场情绪持续回暖,1月新增投资者156万户,融资融券余额回升,北交所改革红利释放,板块日均成交额同比激增200%,成为资金配置新方向。总体来看,一季度A股在政策支持与科技革命推动下结构性行情显著,科技成长风格占优,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及全球流动性改善,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赛道仍是焦点。
(三)债券市场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债市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与财政发力双重影响下呈现结构性波动。央行通过逆周期调节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30年国债指数ETF规模突破64亿元,年内增幅达116%,显示机构对超长期限品种的配置需求。政策面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多次释放“择机降准降息”信号,推动市场对利率下行的预期。然而,一季度国债净融资规模达1.4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地方债净融资2.63万亿元同比激增174.7%,叠加2-3月资金面阶段性收紧,导致短端利率上行带动长端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1%升至1.87%,收益率曲线呈现“熊平”特征。市场情绪方面,权益市场回暖引发资金分流,债市经历阶段性回调,但中长期资金仍看好利率下行空间,社保、保险等机构持续增持金融、新能源等领域信用债。值得注意的是,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34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67%,推动地方债结构优化。总体来看,一季度债市在政策托底与供需调整中保持稳定,利率中枢虽有抬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二季度随着财政政策加速落地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市场将回归经济基本面定价,长端利率或在结构性机会中延续震荡走势。
图表2:上季度主要债券指数动态
(四)海外大类资产
1.证券资产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证券资产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非美市场表现强劲,打破长期“美国例外论”。港股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带动下领涨全球,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5.25%和20.74%;欧洲股市受益于财政扩张及企业盈利改善,德国DAX指数大涨11.32%,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上涨5.7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大幅回调,标普500指数下跌5.5%,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达10.4%,创两年多来最差季度表现,主要受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及AI热门交易平仓影响。全球债券市场中,美债在避险情绪推动下五年来首次季度跑赢美股,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高位回落至4.21%,同时中资美元债发行规模达396.46亿美元,汇丰、国泰君安分列承销榜前两位。中国在岸债券吸引力持续提升,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债券达4.21万亿元,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占比超90%,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整体来看,全球证券市场在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分化背景下,资金加速流向非美市场及安全资产,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
图表3:上季度主要海外市场指数动态
2.大宗商品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延续分化态势,能源、金属、农产品及贵金属表现各异。原油市场在OPEC+减产与非OPEC国家增产博弈中承压,地缘冲突引发短期价格波动,但长期累库预期限制涨幅。天然气市场区域价差显著,欧洲库存高位抑制价格,亚洲受中国需求推动价格攀升,美国成为关键供应方。工业金属中,铜价受中国经济刺激政策与能源转型需求支撑,锡价因缅甸地震及非洲矿区冲突供应紧张,叠加AI算力需求激增而走强。农产品方面,大豆因巴西丰产价格回落,小麦受美国干旱影响上涨,玉米库存处于五年低位。贵金属表现突出,黄金受避险需求及央行购金支撑创历史新高,白银受益于光伏产业需求增长。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预期与美元走弱形成支撑,但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供应链重构,推高运输成本,加剧市场波动。整体来看,一季度大宗商品呈现“能源韧性、金属分化、农产品波动”特征,政策干预与结构性需求主导市场走势。
二、基金市场
(一)市场概况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机构163家,旗下在管的正常存续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共12485只,资产规模合计32.23万亿元。其中封闭式基金产品1338只,资产规模3.75万亿;开放式基金产品11147只,资产规模28.48万亿。
[1] 此处所指封闭式基金按中国基金业协会定义包括申报为封闭运作和定期开放的基金。
图表4:各类型基金产品规模占比(2025年2月)
按基金认购起始日统计,全市场一季度新发基金共305只(A/C份额合并计算),截至月末共募集份额1880.59亿份,发行只数增加,募集份额减少。
图表5:上季度新发基金只数
一季度共有61只基金产品发生清盘,清盘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表6:上季度清盘基金只数
(二)业绩表现
1.权益类基金
一季度权益类基金在结构性行情中表现亮眼,平均净值增长率跑赢沪深300指数。其中,封闭式基金平均收益表现较好。上季度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表7:上季度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
申万一级行业近一季度涨幅前5位及跌幅前5位如下表所示。
图表8:上季度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5位及跌幅前5位
2.固定收益类基金
一季度国内债券市场受融资需求改善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回升,但整体利率中枢略有下移,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表现较差。上季度固收类基金业绩表现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表9:上季度固收类基金业绩表现
3.QDII基金
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与科技产业突破成为核心驱动因素。港股在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带动下领涨全球,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上涨。QDII基金平均收益表现较好。由于交易时间、交易机制等不同,投资者在投资QDII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其运作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审慎做出投资决策。上季度QDII基金业绩表现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表10:上季度QDII基金业绩表现
数据截止日期:2025年3月31日
数据来源: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
注:基金收益统计剔除ETF联接基金、因巨额赎回等出现净值异常的基金,不同份额分别计算。对于统计当日未公布最新净值的基金,取最近一期净值数据进行计算。
风险提示
本报告对于基金产品研究分析均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可能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产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产品及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与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本报告不涉及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请详细阅读报告风险提示及声明部分。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的客户使用。本中心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中心隶属于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为具有公开评级资质的权威独立第三方证券投资基金评价机构。本中心依据完整的基金评价理论体系,在基金产品合规和守约的前提条件下,坚持在严格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类内评级,针对不同基金类型从不同维度对单项能力及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目前本中心已构建了丰富的业务模块,能够提供面向基金评价、基金销售适当性、基金数据、基金监管、基金投研以及基金智能投顾等在内的多方面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本报告是基于本中心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中心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中心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中心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推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中心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基金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中心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中心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中心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若本中心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基金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
未经本中心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本中心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所有在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除非另有说明,均为本中心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
(转自:济安基金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