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辖区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近年来,苏州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和老年群体需求,从多个维度深耕银发经济,扎实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辖区约2.2万老年群体拥有更具品质与活力的晚年生活。
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卫生间安装了好几处扶手,我现在如厕和洗澡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了,非常感谢街道的贴心。”“卫生间的照明系统优化之后,整个房间都很亮堂,不用担心夜间上厕所会摔倒。”近期,家住水韵花都社区的陆爷爷和富元家园的蒋奶奶都对街道开展的适老化改造十分满意。
地面太滑、灯光太暗、行动不便、起身困难……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围绕老人的居家安全、便捷出行和护理环境,以适老“小改造”,托举长者“大幸福”,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银发”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双赢的重要桥梁。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适老化改造859户。
融合春游经济,解锁老年休闲新体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春游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元和街道民政服务站敏锐捕捉老年群体需求,结合丰富的在地旅游资源,推出“银发趣春游”项目。项目设计规划多条涵盖公园、太湖、农场等游玩地的春游路线,积极同旅游公司、摄影机构合作,联合老年大学、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服务阵地,融入老人写真、露营文化,并通过社交媒体、社区展示等渠道分享。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带动周边旅游消费,为春游经济注入“银”动力。
慈善手工社,拓宽老人增收渠道
庆元家园社区不老时光手工社由一群平均年龄68岁的手工达人们组成,手工艺品涵盖围巾、帽子、饰品、玩偶、摆件等多个品类。手工艺品售卖所得款项将投入社区慈善基金中,实现慈善力量“微循环”。此外,依云水岸社区依织趣手工社、古巷社区暖暖手工社、御窑社区元典烘焙屋等同样通过吸纳老龄社员,教授老人编织、钩针、缝纫、烘焙等技艺,为老年人打造“学习圈”、搭建“朋友圈”、构筑“乐活圈”。这些手工艺品一部分将通过慈善捐赠,传递爱心;一部分通过公益市集、慈善超市进行销售,销售所得部分用于支持公益慈善事业,部分作为老人的手工劳动报酬。
目前,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已建成慈善街区1条、慈善实体1个、慈善空间8个。依托公益慈善载体,嵌入多个慈善手工社,推动社区成为老年群体实现自我价值、增加收入的温馨家园。
低龄助高龄,社区开启探访员模式
为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日常需求,元和街道民政服务站开启社区探访员模式,通过培训低龄老人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陪伴聊天、生活照料、协助购物等暖心服务。同时,根据低龄老人参与服务活动的次数和时间,记录志愿积分,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活动,通过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的低龄志愿者加入进来。“低龄助高龄”的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高龄老人的生活困难,还为低龄老人提供了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为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多元探索,为老年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未来,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将立足区域特色、持续深化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银发”动能。
通讯员 赵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