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年级主任让学生砸手机手表,育人之法“碎”了一地|青年说

转自:荔枝锐评

3月22日,射洪市绿然学校一学生在“问政四川”平台反映称,2024级年级主任何某多次把班上同学的手机让同学给砸了,“我的这款1900的手表在11月份,他让我把手表砸了。”该学生表示,想让何老师赔钱,“毕竟这手表也是我父母送我的生日礼物。”

3月27日,射洪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中心在“问政四川”平台上回复称,该教师未能控制好自身情绪,已作了相应赔付,并披露了更多细节:“该教师在制定班规时,明确禁止学生携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涉事同学无视此规定,不仅携带,还在上课期间公然玩耍,对自身及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该教师未能控制好自身情绪。”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教师面对违纪学生,在情绪失控后动辄砸手表、砸手机,迁怒的意味很浓,本质上表现了部分教师教学管理素养有待提升、教育“工具库”有待丰富。

上课期间玩手表当然不妥,但对于一名中学生,获赠一款价格不菲的手表,便想着带到学校展示并向同学炫耀,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少年心事”。在电子产品日益成为“人的延伸”的当下,这本该是好的教育契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使用电子产品,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循循善诱下重申课堂纪律。

轰轰的几锤,锤坏了手表,教育也“碎”了一地。近年来,类似事件并不少,这些议题都共同指向了一种教育观念:打着“为你好”“为了教育”的旗号,教育手段上却显得粗暴,不合理甚至不合法,孩子本身的想法被忽视。

但过程和手段本身便是教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言传身教。砸手机等行为是极差的示范,在许多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粗暴的种子。迷信粗暴,不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为教师行为划红线的当下,粗暴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悖,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消解。

但无论是评论区,还是现实生活中,为教师砸手机叫好的人都不少,认为“这是负责的体现”“我孩子要是偷摸带手表、手机去学校玩,砸就对了”。这本质上是两种教育观念鸿沟的缩影。笔者幼时求学时,不少家长见到老师,都会在询问孩子近况后补上一句,“老师,我孩子不听话您就打”;而现在,权益受损的学生敢于举报维权,其实也是社会观念变化的侧影。

“老师,我孩子不听话您就打”所代表的思潮,该退场了。鼓励粗放式、棍棒式教育,看似是对孩子负责,其实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毕竟,那些体罚后的阴霾需要孩子用岁月去治愈;其次,这种言论,也是家长的卸责与矮化,教育不是外包给学校后一身轻,而是与学校、家庭、孩子一起携手共面的命题。项飙说,教育是人的再生产。教育培养人,也直接塑造着我们的未来,重申教育的价值,不妨从凝聚“何为负责”的共识开始,跨越观念的鸿沟,倾听孩子真实的声音。(陈自强 南京师范大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年级主任让学生砸手机手表,育人之法“碎”了一地|青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