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预防新型诈骗 守护资金安全

转自:河北法制报

巧识仿冒公检法骗局 暖心守护银发一族

近日,市民李阿姨来到邮储银行深圳八卦岭支行,先是要求将银行卡中19万元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存款,随后又询问支行工作人员如何操作微信快捷支付绑卡。因交易金额较大,加上李阿姨神色慌张,当班理财经理立即提高警惕,耐心引导李阿姨至贵宾区,并通过聊天的方式,向李阿姨询问其转账用途。

经过交流,李阿姨向理财经理表示,有一位自称是罗湖区公安局民警的陌生人通过微信与其进行联系,声称有不法分子利用其身份信息注册了一家公司售卖假药,已获利300余万元。“民警”要求李阿姨将名下银行账户与微信快捷支付进行绑定,以便后续通过微信向对方操作转账,对方检验资金合法性后将会全数退还。于是,李阿姨专程来到八卦岭支行办理相关业务。

“李阿姨,这是诈骗分子的常用话术和手段,您千万不能上当呀!”理财经理听完李阿姨的叙述,凭借丰富的反诈经验,立即判断李阿姨遭遇了“仿冒公检法”类型的电信诈骗套路,第一时间对李阿姨开展柜面拦截及劝阻工作。“怎么会是骗子呢,对方明明向我证明过自己就是警察,不会有错的。”李阿姨仍然深信不疑,并不相信理财经理的话。

见劝说无果,理财经理将情况上报至支行长及当班营业主管,三人于理财室内共同向李阿姨分析此类骗术的套路,李阿姨在众人的努力下,也终于产生了动摇。在支行长的提议下,众人说服李阿姨现场拨通了女儿的电话,李阿姨的女儿在听完工作人员的描述后,也意识到母亲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立即加入劝阻的行列中。与此同时,八卦岭支行工作人员联系了社区民警寻求帮助。附近巡逻的民警立刻赶到营业厅,现场与罗湖区公安局进行核实,与李阿姨联系的并非该局工作人员。

在民警、支行以及亲属的联合劝阻下,李阿姨如梦方醒,终于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放弃向对方转账的想法,焦虑、担忧的情绪也因此得到缓解。

几日后,李阿姨与女儿专程来到邮储银行深圳八卦岭支行,将一面写有“为储户排忧解难 显真诚服务本色”的锦旗送给支行工作人员,对八卦岭支行拦截电信诈骗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肯定以及衷心感谢。李阿姨的女儿表示:“前阵子我在外地出差,只留我母亲与小孩独自在家,幸好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及时识破骗局,才避免我母亲上当受骗。千言万语难表谢意,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感谢八卦岭支行的尽职尽责!”

温馨提示

本案例为典型网络电信诈骗,诈骗分子大多以独居老人为目标,先是冒充公检法人员获取受害者初步信任,随后以身份证件遭冒用等理由引起受害者恐慌,再通过要求受害者转账核实余额、缴纳保证金等方式骗取大额资金。诈骗分子利用微信等线上渠道单线联系受害者,一旦实施诈骗,立即“携款弃号逃跑”,手段狡猾,且款项追踪困难,等受害者意识到被骗后往往追悔莫及。当前电信诈骗案件高发,邮储银行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尤其是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在进行转账操作时,请务必核实收款方的真实身份,切勿轻信陌生人,防止陷入诈骗陷阱,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警惕虚假网络贷款 守护财产安全

2024年10月24日上午10点,邮储银行云南省昆明市永乐大街支行理财经理接到客户的短信咨询,客户称因申请贷款而收到一份标注来源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于贷款人❋❋认证及解冻贷款资金的通知》。通知指出客户账户信息不符,涉嫌骗取贷款,导致贷款资金被冻结,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及手持身份证照片等资料,并支付认证金34200元。通知明确表示,待认证完成后该认证金将连同贷款资金一同返还至客户账户。

理财经理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网络诈骗案件,随即进一步询问客户贷款渠道及通知来源。客户表示其在网络申请了贷款,并预留了个人信息。银行理财经理一方面安抚客户,提醒其不要转账,另一方面提示客户将资金转移至本人其他账户,并联系监管机构核实通知真伪。监管机构确认未发出此类通知,证实这是一起电信网络诈骗。银行理财经理及时告知客户有关情况,并再次提醒客户不要按通知要求进行转账操作。随后,客户收到了贷款平台业务员的恐吓信息。

骗术揭秘

第一步:设下诱饵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虚假的网贷平台和营业执照骗取受害人信任,以“低息”“高额度”“无抵押”等条件吸引受害人申请贷款。

第二步:制造陷阱 利用“贷款行为非法”“支付保证金通过验证”等话术,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资金。

第三步:得手后失踪 在受害人缴纳“认证金”后,不法分子便会拉黑受害人,消失不见。

安全提示

1.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身份和银行账户信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防止陷入诈骗陷阱。

2.收到通知等文件后,务必第一时间与发文单位联系,核实文件真伪,切勿盲目按照通知要求操作转账。

3.办理贷款业务时,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避免陷入虚假网络贷款的圈套。

警惕“高薪兼职” 勿当诈骗“帮凶”

20岁的冯先生来到邮储银行深圳市宝荷支行,要求工作人员解除其名下银行卡的非柜面业务限制。支行大堂经理询问其银行卡用途,冯先生表示自己刚踏入社会不久,手头较为拮据,需要使用银行账户进行贷款。同时,冯先生还向大堂经理透露,自己了解到一个“高薪兼职”,只需要将自己的手机交给对方进行远程操控,每日即可获得490元的报酬,“躺着即可月入过万”。

大堂经理听完冯先生的叙述,凭借多年的反诈工作经验,断定所谓的“高薪兼职”实际上是诈骗分子招募“帮信”人员的障眼法,如果冯先生为诈骗分子提供“手机口”,则是违法行为。大堂经理将相关情况第一时间反馈至当班营业主管,二人共同对冯先生开展反诈宣传劝阻,以案释骗,揭露此类诈骗套路的本质,劝诫冯先生不要轻信,切勿贪图眼前利益而以身试法,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和“工具人”。

最终,经过工作人员长达半小时的反复劝说,冯先生如梦方醒,表示不再听信此类虚假“高薪兼职”的骗局,并果断删除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温馨提示

任何个人或单位都应妥善保管名下所有银行账户,充分了解账户管理使用风险。法律严禁利用名下账户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以及非法买卖、出租、出借账户,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如违反这些规定的,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黄金”投资需谨慎 “洗钱”陷阱要防范

近日,一名中年女子在一位年轻男子的陪同下,到邮储银行某营业网点要求取现50万元,并要求加急办理。银行工作人员一边办理业务,一边进行观察,在办理过程中发现诸多疑点:当工作人员询问女士大额取现的用途时,女士表示是“买黄金,进行黄金投资”。但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女士对黄金近期价格等信息不甚了解,且没有投资经验。出于审慎原则,工作人员通过对关键信息开展尽职调查,发现资金来源、用途等关键信息与客户描述不符,在交流过程中闪烁其词,且工作人员发现该女士并不认识其同行的男子。同时,该女士在前一天曾到另一营业网点要求大额取现被拒。该行工作人员意识到客户的行为十分可疑,可能涉及洗钱或其他非法交易,便一边以准备现金需要时间等事由与客户进行交流,一边紧急联系公安机关。经民警调查,该女士听信他人“黄金投资、快速返利”谎言,出借银行账户收款、取现、购买黄金,被不法分子利用银行账户转移涉诈资金。

案情分析

本案例是一起典型的以“黄金投资零成本,快速交易高回报”为名,利用他人账户进行洗钱犯罪的案件。不法分子通过“零成本投资”的高额回报,利诱老年人、家庭主妇等群体,利用其专业知识不足和希望“谋点小利益”的心理,设计骗局,安排专人陪同办理,利用个人账户洗白犯罪所得。

诱骗套路

●冒充成功的投资人士,称有一个紧急的投资项目,但目前身份证丢失,无法办理账户交易。

●以急需账户进行收款为由,许诺交易成功后给予高额回报,诱导客户提供账户收款,陪同客户网点取现,利用现金购买黄金等。

风险提示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账户属于违法行为。”邮储银行提醒,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谨慎保管使用个人银行卡,避免出借给他人使用,否则不仅可能面临承担民事责任,影响个人征信,严重者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为领“扶贫款” 险沦为电诈“工具人”

近期,客户刘某来到邮储银行福建省莆田市文献路支行,要求办理4万元现金支取业务,并答复银行工作人员称这笔资金是借款,用于支付本人医疗费。由于客户拟支取资金为取现当日由他人转入其银行账户,且客户全程边看手机边回答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询问。对此,银行工作人员提高了警觉,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辅助证明材料,但客户无法提供。银行工作人员遂将这起可疑取现线索报送至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分析研判。经公安机关确认,客户银行账户内资金为非法资金,涉嫌电信网络诈骗。文献路支行在公安民警的指导下,暂停为刘某办理取款。

公安机关后续调查发现,客户刘某银行账户接收的4万元为诈骗受害人李某转入的。李某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下载了某理财APP,并将4万元转入刘某的银行账户进行“投资理财”。刘某的账户为什么会收到李某转来的资金呢?经公安民警询问,刘某收到了诈骗分子伪造的“国家扶贫政策”文件,并被电话告知可领取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只需按指示“刷流水”,即刘某使用其银行卡接收资金,并在银行网点取出,再通过其他银行转到指定账户,期间诈骗分子让刘某签署了“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协议书”和“保证书”。刘某信以为真,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刘某因贪图巨额“扶贫款”,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了诈骗分子。幸亏,邮储银行文献路支行的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保持了高度的警觉性,结合监测模型预警开展了细致的业务审核,发现了异常,并依托警银联动工作机制,不仅成功帮助受害人李某追回了4万元损失,还阻止了刘某沦为诈骗分子转移非法资金的“帮凶”、工具人。

温馨提示

邮储银行提醒广大客户群众,“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冷静、理智面对诈骗分子抛出的“高额扶贫款”“高额收益”等诱惑,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别再被骗了 网贷刷流水就是诈骗

近日,蔡某接到自称是某网络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电话,称可为其办理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蔡某便点击对方发送的网址,操作申请贷款10万元,审批结果显示为“审批款未通过,由于您银行综合评分资质不足,请立即提升资质以便下款!”随后,蔡某咨询对方客服如何提升资质?客服告知其需要通过包装账户流水的方式提升综合评分,这样不但能通过审核且无需使用客户本人资金进行操作,只要使用其本人银行账户接收他行不同交易对手汇入的资金后,立即转入本人的支付宝账号,再通过扫描对方提供的收款二维码,将支付宝账户内的资金转移到指定的银行账号,按照此种转款方式完成一定金额的资金转移后,便能提升资质。蔡某在对方客服的指导下,使用本人银行账户、支付宝账户完成他人资金的接收及转移,已经达到所谓的“资质”后,蔡某却发现其申请的贷款并未到账,此时再也无法与对方客服取得联系。实际上,蔡某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帮助犯罪分子完成了非法资金的接收、转移,参与到了不法分子“洗钱”这一违法活动中。

骗术揭秘

第一步:提供优惠条件,引诱受害人入套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虚假的网贷平台、提供虚假营业执照等骗取受害人信任,然后以“低利息”“高额度”“无抵押”等优惠条件,吸引受害人申请虚假贷款。

第二步:制造波折,骗取账户转移非法资金

以“账户流水不够”“无须你本人资金,先收款再转账”“操作过程不需要任何费用”“不会索要您任何验证码或者密码”等话术,诱骗受害人使用本人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帮助不法分子接收、转移赃款,以此提升所谓的“资质”。

第三步:“洗钱”成功,拉黑失联

受害人根据不法分子指导,完成非法资金转移,不法分子成功完成非法资金“洗白”后,便会拉黑受害人。

风险提示

1.犯罪分子谎称通过刷流水的方式来达到办理贷款的条件,只是犯罪分子骗取、利用您的账户清洗赃款,切勿上当,避免导致自己的账户涉案。

2.任何非法出借、出租、出售个人银行卡、手机银行、网银等金融载体给他人用于资金转移,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建议前往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切莫随意听从他人指挥,使用自己的账户接收、转移来源不明的资金,如果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只会陷入无尽的悔恨中。

(本版内容转载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北省分行官方公众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预防新型诈骗 守护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