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光热双翼绿能启程
——全国首个“户用分布式+天光地热”商业化项目在豫落地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李庆雷记者白宇
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走进河南焦作武陟县圪垱店村,村民杨永利家屋顶的光伏板如鱼鳞般整齐排列,缕缕阳光正通过光伏板转化为清洁电能。这处看似普通的农宅,实则是全国首个“户用分布式+天光地热”商业化项目的示范单元。
3月26日,全国首个“户用分布式光伏+天光地热”商业化项目在河南焦作武陟县成功落地。该项目耦合热泵技术和太阳能技术,可满足村民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等需求,节能与环保效果兼顾,为农村地区创新提供了清洁能源供能解决方案。
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乡村振兴+技术惠民”创新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天光地热:改写乡村能源版图的创新实践
“天光地热”源于中核集团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的定点帮扶示范项目。如今,经过开发模式的进一步升级,“天光地热”项目在武陟县迈出了商业化推广的第一步。
中核集团旗下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汇能)针对农村清洁供暖开展创新,自主研发“天光地热”系统,有效融合土壤源热泵技术、土壤储热技术和太阳能集热技术,同时结合屋顶分布式光伏,实现光热与地热的绿色供能。
“相较于以往的乡村供暖,‘天光地热’让农村彻底告别了由传统化石能源燃烧导致的环境污染,消除明火及一氧化碳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解决冬季供暖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实现家庭用能零碳环保、价格低廉。”中核汇能下属中核汇智党委书记、董事干奕表示。
“早些年我们这里有用烧煤取暖的,也有用电采暖、燃气炉的,一是对环境不好,二是村里的老线路也扛不住冬季用电,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有了‘天光地热’产品,既环保,供暖成本也低,还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的的确确造福了我们老百姓!”圪垱店村村干部李和光开心地告诉记者。
双企联动:产业协同破题农村用能困境
在项目现场,中核汇能与海尔新能源的蓝白相间品牌条幅在澄澈的天空下格外醒目。
今年2月,中核汇能与海尔新能源便开始协同推进“天光地热”项目。中核汇能提供技术,借助海尔集团在暖通领域产品体系的开发优势,快速实现“户用分布式光伏+天光地热”商业化布局。这对“央企+民企”创新组合的背后,是核科技企业技术积淀与家电巨头市场化能力的深度融合。
“原本我以为会很复杂,结果从打井到安装设备总共不到3天时间,整体效果非常好,我们很满意。”村民买义忠是安装“天光地热”系统的用户之一,“装得安心,用得省心”是他最切身的体会。
在乡村,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应用难免会面临项目认可度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中核汇能联合海尔新能源推出多种服务方案,实现从设备安装、运营到日常维护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海尔新能源副总裁、海尔绿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季晓健接受采访时介绍,“我们充分整合海尔在产品方案、市场网络以及数字化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天光地热’项目让百姓享受冬日取暖、夏天凉爽的舒适体验,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促进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利用,同时村民还能获得增值收益。”
在“天光地热”项目中,中核汇能与海尔新能源强强联手,为当地居民供暖提供差异化、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也为“天光地热”后续进一步型谱化、商业化积累了重要实践成果。
绿能惠民:温暖工程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盘活屋顶沉睡资产,促进“屋顶生金”,也是“天光地热”项目的重要理念。“太阳能+地热能”的组合不仅实现了零碳供暖,也让村民实打实稳定享受清洁能源红利,在绿能取暖中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季晓健告诉记者,“装配式阳光房既能遮雨又能发电,老乡零投入,平均每家屋顶年租金上千元,持续为农户带来稳定收益。”
步入村民杨永利的客厅,昔日的燃气取暖炉搁置在墙角,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银白色暖气片沿墙而立,与素色墙面浑然一体。杨永利兴奋地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过去我家光烧燃气炉子,一个供暖季少说要花五千块钱。现在屋顶安装光伏阳光房,每年有租金收益,用电成本大幅减低,地热源还是免费的,冬季供暖费用要比现在低不少。”
据干奕透露,“天光地热”主要面向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的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供能方案。未来,将继续深入调研各地居民供暖需求,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天光地热”项目,确保更多居民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实惠。
聚天光地热,暖百姓人生。2025年,“天光地热”预计在河南全省推广落地超200户。清洁能源邂逅广袤乡野,正在编织出一幅“屋顶生金、地热送暖”的绿色图景。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