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充换电设施建设迎政策利好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提振业绩

近期,财政部公布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名单,涉及26个省份共75个试点县。中央财政将为试点县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和配电网改造等项目。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充换电设施基础建设加快,将为产业链上市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需求旺盛,充电桩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订单、收入快速放量的阶段。”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渗透下沉,近两年顶层设计持续加大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去年4月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下简称“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024年至2026年,按照“规划先行、场景牵引、科学有序、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今年2月份,三部门在2024年首次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今年拟支持75个县开展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试点县数量相比2024年增加了8个。

3月27日,财政部正式公布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名单,试点县示范期内最多可获得4500万元奖励资金。此外,试点工作还鼓励车网互动、光储充、换电、全液冷等新技术的应用。

詹军豪认为:“三部门推动充电桩下沉,为上市公司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化布局提供了市场机会。此外,新技术的推出和应用,促使充电桩市场加速升级,并对充电桩设备制造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促使产业链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有利于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据了解,中央财政为75个试点县提供资金支持,预计将带动新建充电设施超过1.4万台、换电站超60座,折合标准桩超3.5万台,总功率超过300万千瓦。面对如此广阔的新增市场,已提前进行布局的上市公司将迎来先发优势。

早在2023年底,湖南和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便上线了和顺—华为超充智选站首站。该充电站采用华为600kW大功率全液冷超充堆2套及其他多种类型充电设备,可提供终端最大600kW和250kW两档超级充电功率。“该充电站上线以来累计充电量已超过586万度,去年累计服务车次近23万辆。”湖南和顺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立宇对记者表示,公司还制定了全面精准的超充站布局战略,目前接洽收购项目及地块达数百个,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等地。

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多能物联技术的领航企业,在充电站投建、运营、管理等方面已具备丰富经验。公司董秘宋辉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已建成并投运的集中式超快充电站达200余座,湖南省内区县覆盖率达到100%。此外,公司还投运了长沙市首个“光储充”一体化大型电站——华自充电尖山湖站,以及多个“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液冷超充示范站、重卡充电示范站。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已超过8亿元,报告期内营收占比超过70%。

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电线电缆龙头企业,在充换电基础设施领域亦有相关新品。“公司成功开发了电动汽车液冷型直流充电桩电缆,取得了PEEK绝缘电磁线发明专利,并加快800V及以上电压等级绝缘技术研发及项目储备。”公司董秘黄跃宇表示,公司配套产能也在快速跟上,湖南省衡阳市的智能装备线缆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2025年6月份投产,规划产值规模约10亿元,届时将全面提升工业线缆产能。

不过,目前大部分充电桩企业仍处于微利或不盈利的状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仍有待行业集中破题。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预计将达724亿元。詹军豪认为,在此背景下,具备技术壁垒及县域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编辑:王春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充换电设施建设迎政策利好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提振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