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近日,一名长期进行“泰山陪爬”的小伙,因“1天爬2次,白天收费600元,晚上收费700元,一年收入30多万元”而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一种陪伴服务,“陪爬”既具有情感属性,又兼具工具属性,是一种沉浸式旅游和临时性、短暂性的浅社交。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了解到,购买“陪爬”服务是游客为情绪价值买单的体现。帮助游客完成登顶愿望,对“陪爬”服务者而言,既可以兼职赚钱,也可以拓展社交面。但同时,法律专家也提到,“陪爬”服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01
另类“旅行搭子”
如果在社交平台上输入“陪爬”,绝大部分内容和泰山有关。虽然黄山、华山、九华山等山岳型景区也提供“陪爬”服务的内容,但热度远不如泰山。
为什么是“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作为五岳之首,泰山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古往今来的诗篇在赞美泰山雄伟的同时,也经常表达了登山者不畏艰难、敢于追求的豪情,这些诗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旅行者登顶泰山。
近年来,攀爬泰山成了大批年轻人的旅游新风尚。去年有一个网络热梗是“小小泰山,轻松拿捏”,让许多年轻人为之向往。但事实是,登顶泰山并不容易,尤其是从南天门到中天门大约3公里,中间要经过十八盘,这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很多游客爬到这一段山路时苦不堪言。于是,“泰山陪爬”应运而生。
网友“付同学”在“泰山陪爬”帖子中写道:“本人185cm,80kg,体育生,运动训练专业,双鱼座,性格好、阳光开朗。免费背包、免费拍照,满意为止,情绪价值拉满,全程陪同登顶,渴了喝水、累了捶腿。可提供登山杖、充电宝、墨镜等。可背3—5岁娃娃登山,减轻爸爸妈妈负担,实现带娃上山梦想。”帖子下,咨询者众多。
对此,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吴耿安认为,“‘陪爬’服务的兴起有其必然性”。现在的年轻人万物皆可“搭”,一个人登山负重多,不熟悉路线有安全隐患,“陪爬”服务者正如一个体能好、有当地旅游经验的“爬山搭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登山者的压力和畏难情绪。另外,在吴耿安看来,“陪爬”服务的兴起,也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或者其他有相关技能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就业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特长和努力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02
热度存在“温差”
数据显示,泰山近年吸引的游客数量持续攀升,2024年,泰山进山游客达到800万人次。
“泰山游客中年轻人很多,爬泰山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泰安市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厚哲说,很多年轻人选择登顶泰山,不仅是为了登山体验,更多的是为了成长的历练,以及寻找释放压力的方式。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攀登经历和感受,记录攀登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和挑战,也分享登顶后看见日出的喜悦。
图为泰山之巅,万人同迎云海日出。程先好摄短视频平台上,“爬泰山看日出”的挑战特别受年轻人欢迎。随着这些分享内容不断增多,攀登泰山逐渐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泰山陪爬”一度成为文旅热点。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泰山陪爬’内容,讨论者基本是年轻人,发帖者主要是大学生,下单‘陪爬’的消费者也多是年轻人。”河南省老君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远认为,当“登顶泰山”和“年轻人”深度绑定,就产生了网络流量。据他观察,“陪爬”目前不是一个主流的旅行方式。“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主流旅行方式是特种兵旅游,追求性价比,而现在‘泰山陪爬’的价格大约是400至500元,价格不低。除非年轻人有社交需求,想通过这种方式认识朋友。”
“确实,虽然‘泰山陪爬’在网络上看起来很火,但在现实中是一个很小众的旅行方式。”王厚哲对此表示认同。
对于“陪爬”服务在现实中的小众和网络话题热度之间的“温差”,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认为“并不奇怪”。在他看来,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年轻人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愿意尝试更多的新体验,不走寻常路,打破枷锁。另外,年轻人群体也更容易聚合成群,一旦有新鲜事物出现,立马就能够吸引一大群年轻人共同参与,在网络上聚集起流量和话题。而平台流量化的内容加工机制,客观上又助推了话题热度的上涨。
03
亟待完善规则
“这是一种有边界感的社交。对我来说,在旅途中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感受到善意,比看到美的风景更让我治愈和快乐。”去年国庆节,北京女孩小姜在泰山旅游时体验了“陪爬”服务,情绪价值拉满是她对此次服务的评价。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至少有十多款APP提供陪伴服务,大多数是陪打游戏和陪聊天,“陪爬”是其中一类。当年轻人已习惯互联网生活,日常吃饭出行等需求通过手机应用解决,也就很自然地会上网找陪伴、旅行前找“陪爬”。
当前,“陪爬”服务的发展大多依靠个体经营,借助社交平台流量导流到微信等平台交易。记者还注意到,社交平台甚至出现了“征陪爬一个月”等可能存在陷阱和安全风险的内容。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陪爬”服务主要依赖消费者和“陪爬”服务者的相互信任和自觉,社交平台和相关山岳型景区没有介入。王厚哲告诉记者,泰山景区正在考虑规范“泰山陪爬”服务。
据了解,一些“陪爬”服务发生在晚间,而且购买服务的游客体能有差异,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业内人士也提到,针对“陪爬”服务这一新兴业态,旅游监管部门、景区、网络平台等相关各方有必要加强研究,建立完善服务规则和标准,明确“陪爬”服务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建立纠纷处置机制。
一位提供“陪爬”服务的大学生发帖说,“陪爬”服务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沟通,如,服务过程中,如果要坐索道或大巴,需要游客报销。他也在帖子中对游客体能有一定要求,建议体弱者乘坐缆车白天上山,安全为重。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卫东建议,“陪爬”服务者和消费者双方应做好相关问题的具体约定,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发生纠纷时能够有所依据。如果签订书面协议有难度,那么消费者在和“陪爬”服务者沟通时最好能用文字沟通或是电话录音。在维权时,网络聊天记录也可以作为证据。
原题:《“陪爬”真的火了吗?》
编辑:李妮玮
审核:邓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