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将零散检测服务升级为“民生温度计”

□李刘斈子 易琼

  “嘀!韭菜农残检测合格。”近日,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蟠龙农贸市场,周阿姨举着刚买的蔬菜挤进检测点,当电子屏跳出绿色笑脸时,她笑着对笔者晃了晃检测单:“给蔬菜做个农药残留快检,买得踏实。”

  据了解,自《鄂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你送我检”服务规范》实施以来,已有1.2万名市民参与。8.96万批次的检测数据背后,是鄂州市通过数智赋能,将原本零散的检测服务升级为“民生温度计”的深刻转型。

  每个月的首个周三,24个蓝色检测亭准时亮相街头巷尾。这些“食品安全侦察兵”装备着价值百万元的检测“神器”:15分钟让农药残留现形的荧光分析仪,能揪出瘦肉精的胶体金速测卡。据统计,最受市民关注的“可疑榜单”前三甲分别是韭菜、豆芽和鲜肉。“就像给食材做CT扫描。”90后检测员小林手持移液枪边操作边介绍,“这片生菜叶经过12道检测工序,连0.01毫克百威杀虫剂都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此时,后方大屏实时跳动着当日检测数据,仿佛城市的“食品安全心电图”。

  在明堂农贸市场检测点,一份草鱼样本亮起红灯。检测员立即启动“食安110”响应机制:1小时内下架封存同批次产品,48小时启动实验室精密检测,72小时溯源到生产养殖基地。这种“显微镜式监管”已拦截问题食品0.23吨,相当于避免了1万份问题餐食流向餐桌。这种精准打击能力,得益于鄂州构建的三级联防体系——前端有200名食品安全快检员织就的监测网络,中端有26支基层市场监管所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后端更有12位食品安全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提供技术支撑,让监管从“单打独斗”变成“全民来找茬”。就连广场舞领队李阿姨都成了流动检测宣传员。“现在我们跳舞前,先科普食品安全顺口溜。”李阿姨说。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年轻人的‘美食朋友圈’。”鄂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检测的重点是流量餐饮,如奶茶中的非法色素添加、火锅底料的罂粟壳检测,而社区食堂的“银发餐”将享受每日必检待遇。正在开发的“肉菜放心追溯码”系统上线后,扫码即可查看食材的“前世今生”。

  站在装满检测试剂的冷链车前,工程师老王边擦汗边说:“每天处理这么多份样本确实累,但看到市民拿着合格单时的笑容,就觉得值了。”夕阳下,检测亭的电子屏依然闪烁,如同守护城市味蕾的星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将零散检测服务升级为“民生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