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西安大唐灞桥热电厂300MW发电机机房集控室里工作人员监视发电机组运转情况。
图二:工作人员在化验室现场讲解电煤抽样、制样、化验的详细流程。
■本报记者 徐文智 文/摄
在能源市场交易中,严格的电煤质量检验有助于确保电煤质量稳定。近年来,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以下简称能源所)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服务和响应能力,成为煤电双方信任的“定盘星”,既保障发电企业稳定运行又推动煤矿企业技术升级,为陕西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质量检验力量。
保障能源贸易公平
3月25日上午,西安大唐灞桥热电厂300MW发电机机房。“电煤在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推动曲轴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线圈切割磁感线,进而产生电能。”灞桥热电厂燃料质检部主任张长青给《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讲解着“煤”变“电”的过程,“通俗地说,一度电一斤煤。煤的品质好坏和价格高低与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望着厂区内分布的一座座脱硫塔、冷却塔和烟囱,张长青告诉记者,电煤的热值、硫分、灰分、挥发分等质量指标直接决定电厂购煤的价格和污染排放的控制情况。“所以,电煤各项指标的公正准确检验对于热电厂来说至关重要。”张长青说。
灞桥热电厂燃料物资部主任王军峰介绍说,他们企业负责为周边36万户居民提供供暖服务,年发电量在40亿度左右,一年下来大约需要采购192万吨电煤。“电煤占发电企业成本的70%左右,不同质量指标的电煤直接关系企业发电效率和设备运行安全。同一批电煤,入炉之前不仅发电企业自己要做检验,上游的煤矿企业也要做检验,但是,由于不同经营主体的利益动机和检验设备与检验技术的差异,双方的检验报告结果往往并不一致,甚至热值结果相差200大卡以上。电煤市场交易过程中,公正高水平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尤为重要。”王军峰说。
记者走进300MW发电机机房的集控室,一组组数字在监视屏上不停地跳跃。“这里是发电机房的控制‘大脑’。工作人员要24小时监视发电机组的运转情况,要满足电力供应调度曲线,还不能出现污染超排情况。所以,每天入炉燃烧的电煤的热值要准确,二氧化硫等数值也同样重要。”灞桥热电厂副厂长李震说,“多年来,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为我们提供了公正、及时、准确的电煤检验报告,不仅满足了能源贸易的公平结算,并且确保了入炉电煤的品质,确保发电设备高效率正常运转。”
化解电煤热值纠纷
驶出西安,沿着西铜高速公路一路北上,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陕西产煤城市——铜川市。在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铜川矿区中心化验室的自动量热仪设备旁,该公司工作人员米姣姣为记者讲解电煤采样、制样、检验的过程。“一列火车大约运载3300吨电煤,每一批电煤我们矿方都要进行检验,当与下游电厂等使用单位的检验数值不同时,就需要能源所提供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仲裁结果。”米姣姣说。
电煤热值纠纷是能源市场供需双方间常见的矛盾问题。“检测结果反映电煤质量,依据电煤质量才能测算煤炭价格,有了价格才能与下游电厂进行贸易结算。因此,提供电煤检测报告是我们智慧营销系统里的第一环节。”说起能源所在煤炭交易结算中起到的“定盘星”作用,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晶如数家珍。“电煤热值报告中,一个大卡热量大约值0.13元,如果矿方与电厂两份报告数值相差过大,比如超过200大卡,这就意味着有30元左右的差距,对于年对外销售量超过1100万吨的矿方而言,一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额。面对热值纠纷,能源所的采样人员不仅高效率组织联合采样、制样、检验工作,而且还为我们企业及时提供数据分析报告,让矿方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参数,提高煤炭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赵晶说。
促进能源产业发展
电煤是发电的核心原料,能源所通过严格的电煤质量检验,确保了电煤质量的稳定性,保障了发电企业的稳定运行,促进了煤矿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
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电煤管理部主任蔡涛向记者介绍,能源所是市场监管总局授权的国家煤炭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西安)所在地,也是陕西省能源产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能够提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检验检测服务。
“作为大宗商品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能源市场以检验数据为科学判定依据,实施以质定价成为贸易结算的惯例,同时也是解决煤电纠纷的重要依据。作为第三方检验机构,能源所还承担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职责,要协助陕西省发改委确保全省能源产业稳定运行。”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孙兴说。
“2024年,能源所共抽检煤量2478万多吨,合计10313批次,为保障全省电煤市场公平交易,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检测主力军作用。”蔡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