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雁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最近,多地发布政策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研究出台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当前,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2024年1至11月,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规模前十大省份合计完成业务收入25.8万亿元,同比增长6.4%。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介绍,四类数字产业集群很有代表性:一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北京市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好的科研基础和研发创新能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二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上海、深圳、京津冀等地,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材料等集成电路企业正在集聚。三是光电子产业集群。湖北已集聚特种光纤、光电芯片、激光材料与器件、新型存储器、显示器等企业。四是算力产业集群。贵州、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积极发展算力产业,加快形成算力产业集群。
虽然我国数字产业集群正处蓬勃发展之势,但是与国际竞争力这一时代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包括产业集群布局不均衡、核心技术底座相对薄弱、关键领域人才短缺等,亟须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协同各地区、各部门研究出台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从三方面来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取得更高的成效。
在创新驱动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进原创性数字技术攻关,聚焦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深化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持续提升数字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产业协同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数字产业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数字产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将充分发挥国际合作机制作用,推动构建金砖国家数字产业生态合作网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技术、标准、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共同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未来。
记者注意到,多地近日发布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各地数字产业集群的领先优势。比如,《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试点;《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加强技术与场景供需对接,加快培育具身智能产业集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夏杰长表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振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