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北京试点推动“好房子”拓展为“好街区”
目前正以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为试点案例,推动街区整体谋划策划,后续还将在各区选取部分试点
4月1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规划改革专场。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4年11月6日,朝阳区日坛公园周边花园式街区,市民带着孩子在休息。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控规编制
595个重点发展街区已全面完成控规编制工作
如何将“好房子”拓展为“好街区”?发布会上,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浚进行了解读。
市民对“好房子”的期待,不仅需要从建筑本身入手,还需要外部提供好配套、好环境、好服务。杨浚表示,“针对以往规划实施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考量的问题,我们努力改变以往局部项目零散实施难以形成整体规模效应,导致城市界面不够连贯、功能使用不够配套、城市发展潜力受限、城市更新动力不足,提出以规划街区为基本单元统筹资源要素、谋划生成项目、提升空间价值,通过空间、时间、权益、利益的多维度统筹,实现从‘好房子’到‘好街区’,再到‘好城区’的跃升。”
杨浚介绍,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各区分区规划获批后,市规自委组织各区在乡村地区进一步编制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城镇地区进一步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总规的大目标到分区规划的中目标,再进一步分解到乡镇街道的小目标,北京市已经构建了从“市”到“区”再到“街镇”的规划传导体系。其中,中心城区和新城地区共划分1152个规划街区,“十四五”期间595个重点发展街区目前已全面完成控规编制工作,经市政府批复的《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也已正式施行,从规划编制到审批实施,再到监测预警的全周期控规实施管理运行体系更加完善。
杨浚称,街区是各类空间要素的载体,也是多规协同的开放空间平台。“这一轮控规将全市中心城区和新城地区分成了1152个街区,每个街区2-4平方公里不等。在街区平台上,既要统筹好空间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关系,也要处理好空间资源利用与环境提升、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关系。既要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各方面力量,解决区域发展诉求和急迫性问题,又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多方共赢的利益格局。既要统筹利用好政府政策资金、更加有效吸引社会投资,又要安排好用地开发、更新改造、公服配套、市政交通、环境绿化、公共空间等项目实施的空间匹配和时序安排。”
为了加强规划实施衔接,市规自委聚焦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在统筹街区资源任务、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体检评估找问题、定需求、提目标,一步步生成街区范围内的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为政府公共投资、土地储备供应、城市更新行动等提供有效空间指引,把街区长远发展的大目标细化分解为每个项目的小目标,保证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具体来说,从空间上,要聚焦轨道微中心,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统筹产业与周边设施配套,推动产城融合、站城融合,统筹就业、居住和配套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职住平衡。
从时序上,要注重区域整体环境提升和系统性联通串接,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公共空间环境、滨水岸线提升等方面的时序安排,提高新供土地效益、增强城市更新动力。
从机制上,要发挥好政府、市场和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用好专业技术力量和数字智能工具,加强技术方法创新和政策支撑保障。总之,通过以规划街区为单元统筹谋划策划生成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持续推动各街区功能完善、空间布局优化、系统联通串接、特色品质提升,推动地区空间价值重塑和城市综合能级提升。
杨浚透露,目前,北京正以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为试点案例,推动街区整体谋划策划,后续还将在各区选取部分试点,推动“好街区”整体见效。
城市更新
今年将改造20万平方米危旧楼 老楼加装电梯600部
发布会上,市住建委副主任马綮鸿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聚焦城市更新,北京将重点打造“四个工程”,包括实施500个市属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启动实施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实施10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更新改造等。
其中,在打造民生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方面,今年将实施核心区平房院落2000户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房屋修缮,着力推动整院退租、成片区更新改造。启动实施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实施500个市属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和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在打造发展工程,激活存量空间资源方面,今年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实施10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50万平方米低效楼宇更新改造,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资源和空间资源有效匹配,推动中关村、朝青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促进文商旅体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
在打造安全工程,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方面,将改造老旧管线1000公里。启动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安贞医院朝阳院区等老院区病房改造提升。推动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完成15处积水点治理。利用闲置空间挖潜建设停车位2.5万个。
在打造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改革突破方面,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受益面大的要求,围绕花园城市建设、站城融合、赛事经济、第五立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非居改建等方面,谋划推进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实现突破,形成更多可视化工作成果。
朝阳区正推动大三里屯商圈整体更新。目前,三里屯路、工体北路等公共空间已完成改造,通盈中心、漫享街区全面焕新,瑜舍酒店、那里花园正在迭代升级。朝阳区将持续推动商圈业态升级与服务创新,深化打造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加快北京太古坊片区规划建设,努力为市民群众创造潮流时尚、好逛好玩的消费空间。——朝阳区副区长刘福泽
长辛店老镇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位于永定河畔,总面积约87公顷。长辛店老镇是《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颁布以来北京规模最大的区域综合类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一期先行启动区主要围绕上世纪80年代新开辟的曹家口路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已于2024年底开街亮相,引入众多重点知名品牌。后续,丰台区将加快推进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的实施,为全国片区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丰台区副区长、丰台南中轴地区党工委书记李国龙
北京回天地区打造了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典型样板。今年,昌平区将围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品质等6个方面,加快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清华长庚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实现累计投用项目达到200个,深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回天有约”协商议事等创新实践,推动回天地区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有效转变。——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倪娜
北京经开区通过编制街区控规,进一步集约用地资源,提升产业承载空间。对新建项目,探索生产与研发比例相应的混合用地模式,确立工业生产、研发中试、配套服务各功能指标上限,保障生产企业的研发和配套需求。对存量项目,实施“弹性增容”政策,把曾经废弃的底层厂房打造成为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打造北京首个“工业上楼”标杆示范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