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全球局势陷“动荡”,多边主义盼“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博鳌报道

“我们会得到格陵兰岛。是的,百分之百会。”3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表示要接管格陵兰岛,甚至不排除军事强占的可能性。

当前,国际秩序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考验,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一场风暴席卷而至。

今年是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Guy Bernard Ryder)首次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他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全球化挑战及其未来的多个问题。盖·莱德对记者坦言:“全球局势正处于动荡时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仍在评估特朗普政府的全面影响。”

在美国不断“退群”之际,联合国也受到不小冲击。盖·莱德对记者透露,美国已经撤出了一些资金,这是严重的,对人道主义行动的影响尤其严重,限制了为世界上最弱势群体服务的能力。

联合国成立的80年是世界相对和平的80年,80年来,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不少局部冲突得到控制,联合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迈入成立80周年之际,联合国正面临数十年未见的巨大危机……

风暴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久拖未决,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风波再起,伊核问题骤然升温,世界已然大变样。

“格陵兰岛不属于美国和其他任何人,格陵兰岛的未来将由该岛居民自行决定。”3月30日,33岁的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新任总理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回应特朗普的言论。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野心已是“司马昭之心”。3月28日,格陵兰岛新一届政府就任当天,美国副总统万斯率代表团不顾抗议“强行登上”格陵兰岛视察美军基地。

“我们生活在一个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国际体系所面临的压力,多边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合法性都受到了质疑。战争、贫困、气候变化、新技术治理等挑战愈发复杂,通过全球合作来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却在萎缩。”盖·莱德如是感叹。

当前,多边合作面临众多挑战。盖·莱德告诉记者,数十个地缘冲突正在发生,气候问题愈发严峻,贫困现象加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今天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各国需要合作。在国际规则遭遇巨大挑战的困难时刻,有很多全球问题还没有找到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面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危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却面临“哑火”风险。2015年9月25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审议通过,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与升级,旨在为未来15年世界各国发展及国际合作指引方向。该路线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及169个具体目标,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领域,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续的世界。

但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17%进展顺利,而近一半的目标进展甚微或进展一般,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目标停滞不前或出现倒退,现在距离2030年仅剩5年。莱德表示,这是全球共同的挑战,需要更多努力来达成目标。

重塑

面对重重挑战,变革是唯一出路。

盖·莱德坦言,政治承诺和国际合作的资源减少了,联合国在纪念成立80周年的时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未来的关键在于,联合国成员国是否能够共同集聚起政治意愿、愿景和创意来共同寻找未来的合作路径。

3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联合国80周年倡议”,以全面评估联合国体系的运行效率并进行调整。此项倡议发布被视为联合国2.0进程开启,是联合国的一次自我升级。联合国致力于通过这一进程,利用创新、数据分析和战略性洞察等手段,升级工作方法,提升组织的灵活性、反应速度和影响力。古特雷斯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包括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经济不平等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着各国的应对能力,也对联合国的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联合国80周年倡议”框架下,古特雷斯任命了一个由盖·莱德领导的专门工作组,涵盖整个联合国系统的主要机构。

工作组将围绕三个方面向会员国提出改革建议:一是迅速提升工作效率和改进运作方式;二是全面审查联合国执行的所有会员国授权任务,以确保其符合现实需求;三是对联合国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和方案优化。

对此,盖·莱德表示,联合国致力于升级工作方法,包括开始联合国2.0进程,利用先进的创新、数据分析和战略性的洞察来达成目标。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所创建的治理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全球治理系统需要更加现代化,变革迫在眉睫,未来也存在很多机遇。

未来,亚洲扮演的角色将至关重要。盖·莱德发现,亚洲经济增长在全球非常有活力,中国在亚洲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国家发展,通过技术合作、资金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助力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

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下,中国坚决支持多边主义,盖·莱德认为这非常重要。中国在包括联合国的多边机构中成为关键力量,帮助全球度过现在这个比较困难的时期,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非常重要。

人类文明通过彼此互鉴和合作才能够充实,盖·莱德强调要尊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也是人类全面应对生存挑战的基础。

新生

人类需要合作才能化解潜在危机,避免形势失控。

1946年联合国刚诞生不久时,很多人批评联合国的局限性和各种失败。当时的联大主席保罗-亨利·斯巴克发问:在联合国之外有什么别的建议吗?要么取得成功,要么世界回到过去的混乱和战争之中去。如果联合国是唯一的方案,我们完全有理由坚持下去。

在盖·莱德看来,我们现在看看过去多边主义的黄金时代,当时人们并不觉得它是黄金时代,因为那个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困难。79年后,今天斯巴克仍然能够激励我们,鼓舞我们要坚持、要有韧性、要有信心、要有承诺。

2024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峰会通过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文件 ——《未来契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和《子孙后代问题宣言》,以进一步发展多边主义框架,适应未来发展,努力建设一个安全、和平、公正、平等、包容、可持续和繁荣的世界。

在盖·莱德看来,联合国《未来契约》将是今后若干年最重要的协定,或许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之后最重要的协议,《未来契约》提出了全面的全球治理蓝图,里面既有长期的议题,也有新议题。未来要防止冲突,维持和平行动,处理网络空间和外空等领域的冲突,确保各种各样的技术进步服务于整个人类,而不是其中一些人,跨越数字鸿沟,为包容性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奠定基础。

盖·莱德告诉记者,人应该控制技术,而不是技术来控制人,AI时代更需要包容性的全球化,防止技术失控。“四五年前人工智能并不在我们的政策雷达范围内,但如今,人工智能在全球政策日程上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治理上加强对话,保障公平性。”

目前关于AI的全球对话只建立在很少的国家之间。盖·莱德透露,107个国家没有参与任何对话,未来AI对话空间需要更具包容性。中国是AI超级大国,DeepSeek掀起市场热潮,他希望中国在全球对话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助力全球社区更好地进行讨论。

未来AI全球治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盖·莱德强调,要让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参与到AI的治理中,全球需要付出新的努力来缩小鸿沟,建立基础设施,给人们更多的培训机会。

除了防范人工智能风险,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石。盖·莱德坦言,他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下决心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虽然很难100%实现,但也不应该灰心。虽然面临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挑战,但仍然有很多成员国在努力实现目标,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各国的发展优先级应该是统合的。过去十年,大概190个成员国都提交了自愿评估报告,显示了众多国家对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心。

现在也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金缺口在4万亿美元左右,这是很难填补的数字。但盖·莱德表示,如果全球能够解锁一些资源,实际上可以接近填补缺口。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和各国经济运转契合,如果能够动员积极行动,最终可以实现各国和联合国的整体目标。所以实际上未来五年还有很大可能实现目标,私有部门、区域性的合作也有助于实现目标。

虽然联合国成员国数量众多,但盖·莱德认为,应该让所有成员国的公众能够了解到联合国在做什么,争取更多支持。如果没有民间、私营部门的参与,很多政策无法积极落实,联合国需要宣传所做的工作,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并参与。

面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生死存亡之战,合作是唯一出路。盖·莱德认为,需要以更广的维度来考虑多边主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当人们在谈多边主义的时候,如果他们参与其中,他们的价值将会更好发挥。要让多边主义发挥效率,很多公共部门要积极参与,比如政府部门参与,私营部门和个体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全球基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责任去落实《未来契约》,能够有效地应对全球治理的挑战。随着全球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25年,盖·莱德认为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重重挑战,合作是避免局势失控的唯一路径,多边主义需要“新生”。盖·莱德告诉记者,尽管全球的贸易关系处于微妙的境地,对等关税带来冲击,全球处于动荡时期,但他不认为世界正走向“去全球化”,也不认为开放贸易体系会终结,全球仍需要克服分歧、加强合作。

走出博鳌亚洲论坛会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DeepSeek对盖·莱德的精髓观点有何感触,它在深度思考了20秒后,给了一段意味深长的答案:“唯以文明为樯橹,共执星火渡沧溟;若困于孤岛独鸣,终将溺于永夜潮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全球局势陷“动荡”,多边主义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