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地评线】黄河网评:六大行动协同发力,激活山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年3月28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为山西科技创新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会议指出,2025年全省科技系统将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山西实践为主线,重点推进六大专项行动。这六大行动包括:科技管理创新提升行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行动、企业创新主体强化行动、创新平台建设提效行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开放创新环境优化行动。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来培育新质生产力。六大行动的提出,既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也是立足山西实际、破解转型发展难题的战略抉择。这六大行动涵盖了从体制机制改革到主体培育、从平台建设到环境优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形成了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的“山西方案”。其中,“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的打造尤为关键,它将有效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与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通过六大行动的协同实施,山西有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保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释放创新潜能的关键所在。山西提出的科技管理创新提升行动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直指制约创新效能提升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建立央地协同、部门联合、省市联动的科技创新工作矩阵,可以有效打破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体制障碍,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改革传统的行政主导模式,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组织方式,让真正有能力的创新主体脱颖而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成果评价体系,破解“重研发轻转化”的难题。在人才服务方面,推行“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支持模式,为科技人才提供精准化服务。这些改革举措将有效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山西综改示范区通过建立“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实现了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变,就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实践。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是推动融合创新的核心举措。培育富有活力的创新主体是科技产业融合的关键支撑。山西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强化行动,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服务保障等多措并举,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通过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就是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同时,山西还通过“晋创谷”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形成创新生态集群。太原理工大学与省内重点企业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范。这种“强主体+优生态”的创新模式,将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别是在能源革命、新材料等山西优势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优化创新环境是提升创新效能的重要保障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山西实施的开放创新环境优化行动,着眼于构建内外联动、合作共赢的创新格局。在央地协同方面,加强与国家部委、央企、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推动更多国家科技资源在山西落地转化。在区域合作方面,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与周边省份建立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在国际合作方面,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建设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同时,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长治市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能源革命研究院,就是开放合作的典型案例,该院已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这种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将吸引更多创新要素向山西集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肥沃土壤。

六大行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了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思维。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布局,将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面向未来,山西要以六大行动为抓手,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书写山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王奋芳 太原市万柏林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地评线】黄河网评:六大行动协同发力,激活山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