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事件:3月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PMI均处于扩张区间,但弱于季节性,同时价格表现偏弱,需求不足问题仍存,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仍需加大。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8%,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4%,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制造业:供需延续改善,价格指数回落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但表现弱于季节性。
1、生产:生产继续小幅提高,表现弱于季节性。
2、需求:需求延续改善,供需失衡问题边际缓解。分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扩张放缓,中小型企业回稳。分行业来看,高耗能行业景气回落。
3、价格:价格指数回落,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减轻,但出厂价格持续承压。
4、库存:库存磨底、采购放缓。
非制造业: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建筑业扩张加速,但表现均弱于季节性
1、政策驱动效果显现,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以旧换新叠加消费补贴带动下,居民线上和线下消费意愿有所增强,但随着春节效应消退,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
2、建筑业扩张加速。受气候转暖,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等因素影响,建筑业施工活动继续趋升,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活动均保持扩张态势。而地产短期内对建筑业PMI拖累作用或仍将持续。
点评:3月流动性环境灵活波动,降息预期修正下债市大幅调整,后两周市场情绪逐步修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再度下至1.8%附近,债市整体进入震荡期。展望4月,央行实体宽松、金融体系防空转的政策组合下,资金面或将继续维持紧平衡,债券市场利率或将重新锚定政策利率定价;4月特朗普政府关税将对全球经济运行造成干扰,若继续提升对中国关税,则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可能进一步扩张。当前债市信用短债整体优于利率,建议选择存单、中短端信用、10Y&30Y活跃券波段的组合。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预期差,发债节奏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出口变化超预期。
目录
正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3月制造业PMI 50.5%,前值50.2%;非制造业PMI 50.8%,前值50.4%;综合制造业PMI 51.4%,前值51.1%。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3月PMI数据:
01
3月PMI数据综述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但表现弱于季节性。3月制造业PMI为50.5%,表现弱于季节性(2016-2019年同期环比均值为1.0个百分点,2021-2024年同期为0.4个百分点)。1季度制造业PMI环比均值为0.1个百分点,表现弱于历史同期(2016年以来1季度环比均值0.4个百分点,剔除2020年为0.3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供需延续改善;价格指数回落;库存磨底、采购放缓。
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建筑业扩张加速,但表现均弱于季节性。3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3%,表现弱于季节性(2016-2019年同期环比均值为0.5个百分点,2021-2024年同期为0.8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上涨0.7个百分点至53.4%,表现弱于季节性(2016-2019年同期环比均值为2.2个百分点,2021-2024年同期为4.1个百分点)。
02
制造业:供需延续改善,价格指数回落
生产: 生产继续小幅提高。3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2.6%,环比上涨0.1个百分点,表现弱于季节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延续修复,生产指数季节性回升,同时需求加快增长带动生产意愿提高;但企业对需求恢复持续性相对谨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回落,生产回升幅度受到限制。
需求:需求延续改善。但反映需求不足为主要困难的企业占比仍在60%之上,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3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回升幅度高于生产指数,供需失衡问题边际缓解;新出口订单指数荣枯线下边际抬升0.4个百分点;“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扩大至2.8%。整体来看,企业复工复产以及政策驱动发力推动内需进一步回暖,但进口指数下降明显,内生动能仍有待开发;外需不确定性增大,“抢出口”效应持续,同时出口以价换量格局未改,需求复苏持续性仍需观察。
分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扩张放缓,中小型企业回稳。大、中、小型企业PMI环比变动-1.3、0.7和3.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景气水平下降但仍位于扩张区间,而随着各项助力中小企业政策持续发力、生产回升,中小企业PMI边际改善。但不同规模企业分化持续。
分行业来看,高耗能行业景气回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基础原材料行业PMI环比变动+1.2、+1.4、+0.1、-0.5个百分点。其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取得成效,新动能较快上升;但基础原材料市场价格下行明显,消费制造业恢复偏慢。
价格:价格指数双双回落。3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8%、47.9%,环比下降1.0、0.6个百分点;两者指数差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有所减轻。受近期原油、铁矿石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价格指数环比均回落。往后看,国内地产尚在筑底阶段,需求不足问题仍突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弱,物价提升仍需政策提振。
库存:库存磨底、采购放缓。受物价整体低迷、需求不足问题仍突出的影响,3月原材料库存收缩放缓,产成品库存加速回落;“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反映的经济动能指数上升1.0个百分点。企业尽管生产延续扩张但仍保持谨慎,采购量指数扩张放缓。展望未来,地产改善仍面临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强,企业补库偏慢。
03
非制造业: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建筑业扩张加速
政策驱动效果显现,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以旧换新叠加消费补贴带动下,居民线上和线下消费意愿有所增强,零售、邮政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创新驱动叠加政策激励推动电信运营服务业、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等信息技术相关服务业持续活跃。但随着春节效应消退,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展望未来,政策效果继续释放或对服务业有所支撑,但消费修复的持续性仍需依靠居民收入提高。后续关注政策加码与效果释放情况。
建筑业扩张加速。受气候转暖,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等因素影响,建筑业施工活动继续趋升,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活动均保持扩张态势。随着财政赤字率的提升,增量资金将继续投入到投资领域,推进建筑项目向实物工作量转化,建筑业相关活动有望稳定扩张。地产方面,尽管小阳春成色尚可,投资端跌幅放缓,但短期内对建筑业PMI拖累作用或仍将持续。
04
对债市的影响
3月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PMI均处于扩张区间,但弱于季节性,同时价格表现偏弱,需求不足问题仍存,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仍需加大。受政策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初显回升态势,但基础还不稳定。3月6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3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并表示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本周特朗普一系列关税政策生效,关注全球贸易体系波动与市场情绪变化。
3月流动性环境灵活波动,降息预期修正下债市大幅调整,后两周市场情绪逐步修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再度下至1.8%附近,债市整体进入震荡期。展望4月,央行实体宽松、金融体系防空转的政策组合下,资金面或将继续维持紧平衡,债券市场利率或将重新锚定政策利率定价;4月特朗普政府关税将对全球经济运行造成干扰,若继续提升对中国关税,则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可能进一步扩张。当前债市信用短债整体优于利率,建议选择存单、中短端信用、10Y&30Y活跃券波段的组合。
经济复苏预期差,发债节奏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出口变化超预期。
具体分析详见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2025年3月31日对外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制造业延续扩张,价格表现偏弱——3月PMI数据点评》
首席分析师:姜珮珊,SAC:S0800524020002
邮箱:jiangpeishan@research.xbmail.com.cn
联系人: 魏洁
邮箱: weijie@research.xbmail.com.cn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推送内容仅面向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公司”)机构客户,请勿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西部证券机构客户,请取消关注本公众号,不再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西部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作者对该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在出具日外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西部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同时,本公众号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西部证券不保证本公众号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对于西部证券其他专业人士(包括但不限于销售人员、交易人员)根据不同假设、研究方法、即时动态信息及市场表现,发表的与本公众号不一致的分析评论或交易观点,西部证券没有义务向本公众号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西部证券对本公众号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并非作为购买或出售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以本公众号取代其独立判断或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公众号内容,不应视本公众号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必要时应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西部证券以往相关研究报告预测与分析的准确,不预示与担保本公众号及西部证券今后相关研究报告的表现。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及西部证券其他相关研究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西部证券及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西部证券所有。未经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版权。如征得西部证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且不得对本公众号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如未经西部证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公众号,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西部证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610000719782242D。
“
西部证券固收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