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术中国
四明山北麓的梁弄镇高南村,四周群峰簇拥,环境幽静,这里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博物馆——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在冷僻寂静的小山岙里,这座红墙琉璃的博物馆显得格外好奇和神秘。
一、越窑青瓷的千古绝唱
说起越窑青瓷,可谓是中国青瓷史上的一曲千古绝唱。尤其是越窑烧制的秘色瓷,一度成为千古之谜。“秘色”一说,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从东汉至北宋年间,青瓷烧制在余姚、上虞、慈溪、宁波等浙东大地上延续了千年之久,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南宋初期,越窑有过短暂的繁荣,但最终还是熄火了。
以余姚上林湖(现为慈溪市)为中心的周边一带,鼎盛时期有多达七十二座越窑,一派辉煌。在此期间,越窑产品被纳入皇家视野,成为代表越窑生产工艺的贡御窑场。其中的“秘色瓷”,专供皇家使用,“不得臣庶用之”,是当时越窑瓷器登峰造极的代表作,倾倒多少唐宋文人墨客为之吟诗撰文。
唐朝诗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明月、春水、薄冰、绿云,这是对越窑青瓷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诗意的描写。
日本明治时期,浙东的越窑早已熄火,但有关越窑青瓷的神话在国外的影响依然很大。一位叫石川鸿斋的日本人,在得到余姚朋友沈君所赠瓷瓶后作了一首诗:“上林之窑盛天下,宋社已屋陶亦罢。遗珍谁得雉鸡山,久埋土中犹未化,余姚沈君藏一瓶,釉色莹澈凝貌青。相携万里来扶桑,割爱贻我何厚情。”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他得到宝物之后受宠若惊的激动心情。
多年以后,乾隆皇帝也对越窑秘色瓷念念不忘,发出“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叹。
“千峰翠色”“类冰似玉”“捩翠融青”,诗人们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更让越窑青瓷蒙上神秘色彩,让后人何为“秘色瓷”争论不休,成为千古之谜。
历史总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进。公元1987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皇家寺院宝塔的轰然倒下,尘封了千余年的宝塔地宫被打开,从此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衣物帐”石碑记载:唐懿宗供奉“瓷秘色”13件。“秘色瓷”实物显身,千年之谜终于破解,那种“相见不相识”的感慨,成为中国青瓷史上的一段佳话。
原来,被陆龟蒙比作“夺得千峰翠色”、被陆羽喻为“类玉似冰”、被石川鸿斋视作珍宝的瓷瓶就是越窑青瓷秘色瓷;那些胎体细腻致密,青釉晶莹滋润,胎骨精细轻盈,釉质腴润匀净的碗、盘、盆、坛、钵、盏、罐、壶、瓶、碟、炉、盂、枕、盒、罂、簋、尊、洗、仓等相见不相识的越窑青瓷就是秘色瓷。
二、“时间妖精”遇到“捉妖老仙”
“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是2003年创建的中国第一家民营越窑青瓷博物馆,2020年从余姚城区迁址到这里,馆主叫陈国桢。他目前拥有两家越窑青瓷博物馆,另一家在宁波市鄞州区。
青瓷是易碎品。现在所见的每一件精致且脆薄的青瓷珍品,都是历尽千年时光才修炼而成的时间妖精。所以,有人比喻陈国桢是青瓷老仙,一辈子把钱财和心血花在越窑青瓷上,不折不扣是一位行走在越窑青瓷收藏路上的“捉妖老仙”。
一只香薰炉的故事,就是一部离奇的《捉妖记》。许多年前,他在绍兴东关古玩地摊上看到一只缺了盖子的香薰炉,一见是“老东西”,果断地把它“捉”回了家。几年后,他出差北京,在潘家园古玩地摊上发现一只香薰炉盖子,一见是“老东西”,又把它“捉”回来,然后锁进仓库,打入冷宫。事隔数年后,整理仓库时才发现这两个“老东西”竟然是一对原配!经专家鉴定,其釉色、弦纹、镂孔的大小和制作手法,绝对出自一人之手。此时此刻,他惊呆了,这个来自东汉越窑青瓷镂空香薰炉,将近两千年来,是如何南北两地“身首”分离?其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散佚故事?冥冥之中又是如何千里迢迢离奇团聚?回忆那次北京之行,他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古玩市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古董宝贝,一反常态地对其它器物没有下手,单单捧着这只“破盖”千里迢迢地回来,显得太不可思议了。
让陈国桢津津乐道的是,现在全世界面世的5条半越窑青瓷摩羯鱼,他收藏了其中3条。
摩羯鱼,是印度佛教中的一种神鱼,地位类似中国的河神,有着翻江倒海的神力。所以,越窑青瓷摩羯鱼其龙首鱼身的独特造型和特殊用途等原因,造成产量稀少,当属罕见之物。
第一条“鱼”是陈国桢于20多年前在绍兴东关古玩市场“淘”得的。第一次见到这东西,也不知道叫什么、派什么用场,只被它生动、奇特的造型所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两年后,朋友又送来一条越窑青瓷摩羯鱼,与前一条形状大小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些区别,但都属于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精品。至此,他已经拥有两条“鱼”,实属罕见。2012年,浙江历史博物馆举办文物展时曾向他借展,并把那两条“鱼”印在海报封面上。2012年底,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邀请陈桢国的越窑青瓷精品参展,这一对“鱼”也在其中——真是物以稀而贵。
之后,得知绍兴收藏家孙海芳也有一条残缺不全的越窑青瓷摩羯鱼,经修复大师之手,修复如初,当属半条。
2017年底,又有朋友给陈国桢送来一条“无齿无翅”版本的越窑青瓷摩羯鱼,器型的釉色相当完整,陈国桢如获至宝,以重金收购。
2018年初,杭州吴山广场地铁建设工地又发掘出一条越窑青瓷摩羯鱼。这条“鱼”嘴巴虽有点缺损,但总体还算完整,釉色也很好。这条“鱼”现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早在2003年2月,印尼打捞“井里纹”沉船时,打捞出越窑青瓷30万件多,其中包括一条越窑青瓷摩羯鱼,该文物经过海水的长期侵蚀,釉色完全没了,但形态完整,没有一点缺损。目前被印尼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展览厅
两条越窑青瓷摩羯鱼
三、精美的瓷器会说话
万物皆有灵。何况是历经千年修炼的时间妖精。走进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静静地徜徉在一行行、一排排展柜之间,注视着每一件展品,用心交流和倾听,就能听到“妖精们”的轻言细语,聆听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感受它们千年修炼的心路历程。
墙角转弯处的展柜里有一把黑陶阔把壶,瓷实细密,线条丰满,像一只形态可掬的企鹅。它腆着胖胖的肚子,昂首踮足,绅士般地面对游客作深思状。这把壶是来自良渚文化的原始陶,是新石器时代的杰作,有四五千年的高龄古陶,与同居一室的众多青瓷晚辈,可谓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如今,这只“老妖精”静静地伫立在命运的拐弯处,似乎还沉浸在回忆里,怀念“良渚古城”,怀念被考古专家定义为“中华第一城”的辉煌过往。
展柜内陈列着几十把越窑青釉鸡首壶,鸡首(又似凤头)高昂成壶嘴,执柄大多为龙首。“鸡”与“吉”谐音,古代人借此讨个吉利,或是寄托“龙凤呈祥”的美好心愿,所以,这种青瓷作品很多。
窗外是层峦迭嶂的四明山,亿万年来日出日落,昏晓交割。这群“鸡”来自两晋时期,来自遥远的地方,已经修炼将近两千年。于是,每天在东方破晓时分,在四明山的山坳深处、时光深处,只要用心倾听,定会听到来自遥远的隐隐约约地鸡鸣声。
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座东汉青绿釉堆塑人物谷仓罐,平时深藏入柜30多年,一般不轻易展示。这件器物因其繁复的结构、精湛的工艺、生动的造型、丰富的内涵,堪称越窑青瓷中的极品,历经时光的考验和沉淀,依然完好如初。
它的结构繁复,形式独特,底部是硕大的谷仓罐,仓体上耳附着四个外连内通的敞口小仓。一大四小五个仓口上面,叠堆着形态各异的人物、走兽、飞禽等堆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既可组合,又可脱卸。最上面是正襟危坐的一大一小俩人物,神态可掬,惟妙惟肖……
东汉青绿釉堆塑人物谷仓罐,已经穿越了将近两千年的时光隧道,依然闪烁着如初的光泽。仿佛是一颗时间的舍利子,凝结着东汉时期的一段古老历史。2014年,“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在西安举行,该罐一举夺魁,获得“民间国宝”的殊荣。我国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蔡国声老师对此青瓷精品作过点评:“此五管仓造型奇特,出土于浙江余姚和上虞一线,胎,釉,造型和装饰艺术,具有东汉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可认为是越窑文化的滥觞。”
“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这是专家对此罐的解读,也是匠人的良苦用心,更是这件越窑青瓷作品告诉我们的!
这件青瓷作品,仿佛是一本无言的书,一首立体的诗,一个深奥的谜,它所蕴藏的大量信息,让我们去触摸东汉王朝的脉动,感受东汉王朝的气息。
东汉青绿釉堆塑人物谷仓罐
四、青瓷有幸
陈国桢的两家博物馆有藏品万件之多,其中越窑青瓷6000多件,不但品种齐全,不少是精品和极品。
直径为36.2公分的越窑秘色瓷四系大(尊)盂,绝对是少见的青瓷精品。此藏品其体形之大,工艺之精美,品相之完好,尽显大唐越窑风采,国内外极其罕见,被视作越窑青瓷滥觞,国宝级藏品。陈国桢当时以一幢别墅的价格在杭州古玩市场淘得。
在博物馆二楼的一个展柜里,亭亭玉立地站着一把秘色青瓷八楞壶,轻盈的造型、流畅的线条、神奇的湖青色,这是越窑青瓷的代表作,是诗人笔下的“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和“类冰如玉”之壶……
所以,已故原中国陶瓷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伯谦给陈国桢主编的《越窑青瓷精品五佰件》一书作序:“可以说,在收藏越窑瓷器的人中,他应该是佼佼者,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
“陈国桢越窑青瓷收藏已具相当规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各个年代的各种器型基本齐全,不少国家博物馆有的基本都有,有不少博物馆没有的,他也有收藏,他收藏的越窑青瓷藏品远远超过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的越窑青瓷藏品之和。陈国桢收藏了越窑青瓷的半壁江山。”——这是《中华英才》半月刊记者的采访记录。
故宫博物院黄卫文研究馆员来宁波作《紫金城中的千峰万翠》主题讲座时透露信息:“故宫收藏的越窑青瓷只有800件,约占故宫收藏瓷器的千分之二。”
“两百古壶藏家山,千年秘色画远祖。——余姚陈国桢先生以一人之力收藏以越窑为主的瓷壶成洋大观,为长江中下游文明保存了珍贵的实物佐证。”这是历史学家、学者余秋雨为同乡的题词和赞语。
陈国桢的越窑青瓷藏品曾经在故宫博物馆内举办过展览。故此,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对陈国桢说:“请私人博物馆进故宫办展,你可是破天荒第一人!”
数量之多,质量之好,规格之高,陈国桢收藏了越窑青瓷的半壁江山,保护了浙东越窑青瓷历史文化,乃是历史之幸,文化之幸。如今,历尽劫难的“妖精们”仿佛被老仙一一点穴,从此,不再流落江湖,不再出没无常,天南地北相处一室,守护永恒,亦是青瓷有幸!
来自良渚遗址的黑陶阔把壶
曾经遭遇身首分离,如今团聚的东汉越窑青瓷镂空香薰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