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通讯员 胡芳芳
“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问我几时闲。”3月23日,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霸州市文联与霸州市作家协会承办了一场“天津两刊两报霸州文学培训会”,特邀《今晚报》副刊编辑梁晓钟,《中老年时报》副刊编辑董欣妍,《散文》执行主编张森,《天津文学》副主编王震海,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王振良老师,著名作家赵闲更等名家莅临霸州授课。
天津与霸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共饮一河水,文化与习俗相互融合,那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缘。此次培训会为两地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次交流思想的平台。
聆听大咖们讲文学与人生,相约在文化树下喝茶,文学爱好者们台上台下一次次心灵碰撞,迸发出一朵朵灵感的小火花。
张森讲诗歌与散文产生的历史,令人耳目一新。诗歌的产生先于文字,散文与文字同步,从文字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散文。比如甲骨文、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等,其内容就是散文,与人类文明史同步。散文要比我们的脚步走得远,比我们的生命更长,这就是散文的意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王震海讲写作的才气与才情。写作需要天赋,那就是才气。愤怒出诗人,初级写作平平淡淡适合散文,中级写作要写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痛点,人类不能承受之轻,高级写作是苦难,写出灵魂仰望的高度,文要有禅意,写出人类不能承受之重。
老作家赵闲更以自己创作的切身体会,讲文学写作。写作要放轻松,不要太板正,从生活里找灵感,信手记下瞬间的感动,一个意象有了,闲暇时,再轻松写出来并精心打磨,由事到人,层层深入终成精品。写作令我们的内心丰盈,把人生空闲时间用在我们钟爱的文学事业上,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听老师们的教诲,让人最感触的是要多读书,且要涉猎各个方面,积累生活常识对于细节刻画非常重要。比如霸州作协主席王英的《王英临证医案选》,虽是医学书,却令人非常受益。一个医学小案例就是一篇闲话小文。读之,增加了知识含量。闲趣,闲笔,更悠然。
王英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人有想法就要坚持去做,当别人吃喝玩乐的时候,有梦的人在读书、写作,再远的路,只要坚持总能抵达彼岸。王英的勤奋有目共睹。他本职医生,每天要坐诊,打理二百多人的医院,处理大事小事。白天忙一天工作,晚上,多忙也要写文、看医学书。这不是偶尔,而是天天如此。阅读与写作是他生活的常态,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文学写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品茶。有趣味的茶具、上好的老茶、甘醇的泉水、用情感的细火慢慢煎煮,静心去品,在一杯茶里品到大千世界,品到人生的五味杂陈,品出一颗禅心。而写作亦是如此,瞬间的感动,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由事及人品出人生的况味,由字面写至肌理,入骨入魂,悟出真知。世间的种种,全部放下,站在云端,见山川,见自己,见众生。
“青山已随晚风去,我与沧海化桑田。”一篇文章于红尘之外,多味,于红尘之内,多趣。如此,虽不是名篇,却也脱了俗气。
闲更,闲时耕耘,笔耕不辍。散文好玩处就是细碎皆成趣,都能入味,小处见大,见人性,见人生,见心慧。
闲更,把闲余时间用在自己的爱好上,轻松写作,悠然老去。
闲更,闲趣更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