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吉祥青稞 | 山川有味

转自:经济日报

糌粑、青稞饼干、青稞酒、青稞拿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离不开青稞。哪怕离开了高原,味蕾中也藏着青稞味道。

青稞之于这片土地,就像鱼儿和水,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在青藏高原,青稞才长得饱满;也只有青稞,才能如此适应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江达乡朗村,黄色的油菜花、青色的青稞、特色的民居、穿行的公路与积雪山峰、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景色秀美。黄胜林摄(中经视觉)

高原生长

藏历新年后,雪域高原上万物萌动。温度慢慢回升,风似乎也变得温柔了。选个吉祥如意的日子,在田野里点燃桑烟,盛装的农人们手握农具,哼唱着祈福的歌谣,踏着欢快的舞步。耕牛犁开沉睡的土地,播撒下青稞种子,这便是西藏农区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开耕仪式。伴随着青稞粒的落下、入土,高原人一年的“口粮”便有了期盼。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青稞的地区,但由于生态环境相对恶劣,交通闭塞,弱化了外界与高原的交流,长期占据着西藏农业文明“C位”的青稞,品种演进过程十分缓慢。

从古到今,青稞的藏语发音都是“乃”,与西周时称大麦为“来”不谋而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才项多杰表示,青稞其实是高原人民给裸大麦起的名字。生活在西藏的藏族先民开发了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区,种植了青稞,创造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农耕文明。

西藏博物馆落成后不久,西藏知名作家、骏马奖获得者尼玛潘多前去参观,看到装在玻璃瓶里的黑色颗粒——一颗发现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昌沟果遗址的古青稞碳化粒。那一刻,她的眼睛完全被它吸引。

“只有这种易栽培、耐寒、耐旱、耐贫瘠、生育期短的物种,才在高原上有着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尼玛潘多感叹,青稞就是青藏高原精气神之源,为此,她将当时正在创作的小说命名为《紫青稞》。

青稞与高原的地理环境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与生活方式相适应。截至去年底,西藏的青稞种植面积已超过230万亩。

喜马拉雅山连绵不绝,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在山系、水系纵横交错处,在大江大河谷地相连的地方,青稞恣意生长,生生不息,为高原带来吉祥。

西藏日喀则市年楚河流域的青稞田。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扎根生活

千百年来,青稞一直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口粮。在长期生活中,人们创造出了众多加工方式。最传统、最有名的青稞制品是“糌粑”——“炒面”的藏语音译。

屋舍俨然的村庄旁,潺潺的溪流带动水磨一圈圈来回转动。一粒粒炒熟的青稞被碾压成了糌粑,散发出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儿。这是青藏高原最美的味道之一,这也是退休10余年的毛军和妻子最想念的味道。

在高原工作了一辈子,他们也像青稞一样把根扎在高原。每天早晨,用大木碗装上糌粑粉,加上酥油、核桃、牛奶等,一手稳稳把碗握住,一手不停反复搅揉抓捏,直到成为最常见的“糌粑团”。

撕下一小块,就着酥油茶,便是毛军和家人吃了几十年的早餐。哪怕退休后回到山东老家,他也一直惦念着这个味道。每当他的藏族干女儿旺姆将新鲜糌粑寄到时,他都迫不及待地吃上几口。

青稞是毛军与高原最深情的链接。那时他常想,要是能把糌粑开发成各种饼干、点心,保质期稍微长一些,在超市就能买到该多好。

梦想照进现实。如今,走进拉萨各大商超和特产店,青稞饼干、青稞酥、青稞奶茶等青稞食品一应俱全。自2022年发布首个农牧业行业区域公用品牌“西藏青稞”后,西藏已有60余个青稞加工品牌。

2023年,“奇正青稞”在拉萨最繁华的北京路上开设了旗舰店。“我们有20多种青稞产品,去年青稞相关产品线上线下的销售总额达3000多万元。”奇正青稞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耀祖说。

随着人们对青稞认知加深以及拉萨旅游市场的火爆,青稞食品销量十分可观。美团数据显示,该平台青稞类食品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56%,糌粑食品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

早在2013年,拉萨更桑商贸有限公司法人更木桑就做起了青稞食品生意。今年,他的企业将入驻新厂址。顾客不仅能购买产品,还能在这里体验制作过程。西藏土特产青稞,已成为文旅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出生在日喀则的格桑央拉来说,青稞是她对外婆的思念。每每说起青稞,格桑央拉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外婆酿造青稞酒时的身影。

“因为酿酒的人不同,每家的青稞酒口味都不一样。”格桑央拉说,这是家人的独特味道。

用青稞来酿酒是藏族的酒文化,在日喀则市经开区,走进达热瓦啤酒厂先进的啤酒生产车间,年产10万吨青稞啤酒的生产线马不停蹄忙生产,一瓶瓶青稞啤酒下线、包装,销往西藏各地。

“今年,我们啤酒厂旗下的喜孜青稞啤酒将走进南亚市场。”达热瓦啤酒厂厂长格桑旦增说,西藏青稞啤酒出口蓄势待发。

从糌粑团到青稞饼干,从糌粑糊到青稞奶茶、青稞拿铁,从青稞酒到青稞啤酒,青稞展示着它丰富的可塑性。但不管有多少种形态,青稞永远扎根高原,高原也用平均4000米的海拔托举着青稞,使其蓬勃生长。西藏稞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展示部分青稞产品。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走出西藏

生于高原净土,被雪水滋润,青稞注定不会寂寂无名。

更木桑带着他的青稞产品奔走于各大展会,青稞产品走出高原,走进上海、广州、杭州……乃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的产品中,每年4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高原以外的市场。

6万份,是青稞八宝饭2022年腊八节推出两周后的销量;10万只,是青稞爆珠粽2023年端午节前一个月的销量……去年5月,在上海浦东举办的西藏江孜青稞美食节上,蛋糕、冰淇淋、凉粥、植物饮等30余款青稞系列产品精彩亮相,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来自高原的青稞文化;在广州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场,青稞酒、青稞爆米花火爆全场;在杭州,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土特产”集中推介活动上,青稞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品尝咨询。

2023年10月,王森教育集团董事兼技术总监王子带着团队代表中国赴德国参加IBA世界面包锦标赛,靠着由青稞面粉制作的面包获得总冠军,并取得了两个单项第一名。“传统采用的烘焙面粉大多来自于西方,没想到这次来自西藏的青稞在世界大赛上,助力中国队夺得总冠军。”在王子看来,这说明青稞这一高原健康作物得到了世界烘焙行业的认可,为高端烘焙面粉提供了新的选择。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农业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明,青稞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具有控血糖、抗氧化等作用,是全世界公认的营养成分最均衡的禾谷类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稞正由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开发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青稞面筋含量低,传统加工方式单一,相比小麦更难发酵,限制了青稞粉在烘焙面点等领域的应用。

如何让青稞产品走得更远?自2023年以来,西藏稞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经历十多代产品调试推出了新的青稞预拌粉产品。

“目前,公司已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出了以青稞为原料的中西式面点产品。”西藏稞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宏说,青稞面粉、青稞米和预拌粉3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

今年,王子还计划在世界最大的烘焙行业展会上推广青稞面粉,“未来,青稞在烘焙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曾经难以发酵的青稞粉,正通过科技创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雪山河谷之间,镶嵌着一块块青稞地,一抹抹青绿露出芒尖,每颗籽粒都饱含温情。待到秋天,西藏迎来“望果节”,彼时青稞成熟在即,全村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青稞穗和彩色装饰,排成长队,绕着丰收在望的田野转圈。果实的香气萦绕在田地上空,与人们祈福声相互交织……

喜马拉雅山上的风不舍昼夜。青稞的香气在风里飘了几千年,还将飘向更远的地方。青稞不仅滋养着高原人民,也将吸引更多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吉祥青稞 | 山川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