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晓娟)新学期以来,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五维一标”行动框架,即在体育活动时间、质量、技能、竞赛、检测五个维度上精准发力,系统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活动时间维度上刚性落实,全区学校“一盘棋”。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学生体育综合活动时间“123152”安排,将体育课时与活动时长作为规范办学刚性要求,全面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2小时体育活动、上下午30分钟大课间与课后服务的三位一体、课间15分钟、2次眼保健操。通过推行“课程表公示”制度,接受家长与社会监督。
教学质量维度上规范要求,教学内容“一体化”。按照体育学科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规律,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特色,积极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上好“出汗”的体育课。成立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研究性教学团队”,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推广“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统筹设计体育课、大(小)课间和体育社团活动内容,将体育课程从开齐开足转为“重质量、全参与、学技能”,提升体育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
技能形成维度上便利条件,学校社团“一揽子”。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从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做起,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打造“一校多品”体育社团矩阵,鼓励和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技能项目,助力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通过14所国家级篮球足球冰雪特色学校、23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冰雪特色学校、8所省级活力操场建设学校等建设,以足球、篮球、排球为中心,以田径、乒乓球、击剑、游泳、冰雪运动等体育项目为特色,传统项目与新兴运动并重,开设体育社团150余个,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赛事赋能维度上统筹安排,选拔展示“一条龙”。不断拓宽全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渠道,全面搭建“班—校—区”三级体育赛事体系,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竞技实力,打造“阳光运动、健康成长”青少年体育活动品牌。教育局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常态化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5项联赛,让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学生。通过区级赛事遴选优秀苗子,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与吉林省体育学院、长春市工人体育馆等社会优质资源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
体质监测维度上建立制度,异常建档“一对一”。大力实施全覆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全区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和“小眼镜”“小胖墩”工作台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制度,组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抽测。召开学校体育专项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将体质监测项目融入体育课、大(小)课间、课后服务、体育作业等环节进行持续训练,制定监测项目训练计划和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完善家校沟通机制,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原标题:“五维一标”筑牢学生体质健康基石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