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周佩佳
本报讯 水蜜桃是南湖凤桥的一张金名片,但从目前发展来看,与其他地区水蜜桃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比如早熟品种结构不完善、采后保鲜难等。为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日前,凤桥水蜜桃研究所应运而生。
嘉兴市农科院乡村振兴所副所长吴剑介绍,凤桥水蜜桃研究所将依托市农科院、浙江大学、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科技局的专家力量,在三星村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主要开展早熟品种的引进和筛查、树体控旺技术的研究和采后保鲜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工作,力争在两年的攻关期内,提升凤桥水蜜桃的品质和产量,为果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实,这样的科技赋能早已在实践。去年水蜜桃上市期间,市农科院与三星村、永红村的桃农合作,将果品保鲜专利技术进行落地应用,“累计为2万斤水蜜桃进行保鲜,将鲜果软化周期从3天延长到3周左右。”吴剑表示。该专利技术主要采用绿色安全、无残留的3种气体保鲜剂,联合精准控温冷藏条件,有效实现延缓果肉软化腐烂的效果,可在水蜜桃集中上市期或因恶劣天气条件抢收时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凤桥镇全力提升水蜜桃品质,通过举办桃王争霸赛、制定《凤桥水蜜桃生产技术标准》等举措,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从品种来看,从每年6月初上市的“早红玉”,到“日川”“湖景”等,再到“晚湖景”上市,凤桥水蜜桃的上市周期基本可以覆盖整个夏季。
凤桥镇农业技术水利服务中心农艺师夏雨钟介绍,今年凤桥又从苏州农科院引进了十余个水蜜桃新品种,“我们将其中一部分种苗交给研究所进行管理养护,希望借助他们的专业能力,筛选出适合凤桥的品种,继而进行推广种植。”同时,夏雨钟还透露,今年凤桥还计划进行500亩水蜜桃设施大棚改造,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如何让更多人吃到鲜甜多汁的正宗凤桥水蜜桃呢?记者了解到,在市国资委的鼎力支持下,凤桥镇将布设首批凤桥水蜜桃官方分销点,这不仅是品牌迈向标准化、品质化的重要一步,更将让优质水蜜桃从枝头直达舌尖,以最鲜甜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