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全城热跑后,收好运动损伤防治全攻略

转自:南湖晚报

  N记者 赵倩

  □医学技术指导 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潘界恩

  3月30日,第20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25嘉兴马拉松圆满落幕,2万余名跑者在春日中挑战自我。赛后,记者采访了嘉兴市第二医院运动创伤科(亚专科)主任潘界恩,就马拉松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潘界恩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为跑者提供了详尽的医学建议和预防运动损伤的策略。

  膝盖损伤占六成!这样练才能避开“跑步膝”

  马拉松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跑马拉松是对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多重考验,运动训练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潘界恩指出,对于计划参加马拉松的跑者,建议从健身跑开始,逐步过渡到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即使是跑半马,最好也要提前3~6个月进行系统训练。”

  训练计划应包括间歇跑、配速跑等多样化的跑步方式,逐渐加长距离,同时,结合游泳、骑行、椭圆机训练等低冲击量的运动,在减少关节负荷的同时,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和耐力。

  “肌肉是关节和韧带的保护伞,肌肉量少又缺乏力量训练的跑友可能因代偿机制引发损伤,所以进行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的训练也很重要。”潘界恩补充道,长期运动加之年龄增长,肌肉容量和力量容易丢失,这不仅影响运动表现,还会增加受伤风险。

  热爱跑步的跑友可以通过深蹲、硬拉、平板支撑等训练项目,增强核心肌群和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耐受性。同时,注意饮食调理,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等有助于肌肉生长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很多跑者容易忽视热身和拉伸的重要性,但这恰恰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步骤。跑步前应先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包括大腿、小腿、脚踝等关键肌群的拉伸,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热身后,再慢跑5分钟以适应跑步状态,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节奏。

  选择合适的跑步装备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同样重要。“足底相对较平的要选择支撑型跑鞋,足弓相对高的要选择缓震型跑鞋,这样能减少足部受力不均带来的损伤。”潘界恩提醒,长期跑步者可以通过足底压力测试判断足型。

  马拉松爱好者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排除潜在的高风险疾病。因为马拉松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跑者应重点关注心脏、呼吸等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隐患,为马拉松训练提供坚实的身体保障。

  近年来,跑步“热”可谓席卷全国,潘界恩所在的运动创伤科接诊的业余跑者也多了起来。他指出,长期跑步者常见的运动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损伤主要包括韧带撕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多因突发动作失误或超负荷训练导致。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积累的磨损,如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跑步膝)、跟腱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等。

  “长期跑步者中,约60%的损伤集中在膝关节。”潘界恩指出,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俗称“跑步膝”)最为常见,表现为上下楼梯疼痛、下蹲困难,多因股四头肌力量不足导致髌骨过度受压。“部分跑者误以为‘忍痛坚持’能增强适应性,实则可能加速软骨磨损。”

  因此,对于踝关节和髋关节有问题(如发育不良导致的踝关节外翻)的跑者,潘界恩建议保持稳定,避免过度使用,防止损伤加重。同时,针对已出现的运动损伤,他强调及时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建议跑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手段促进损伤部位的恢复。”

  感冒能跑吗?补水怎么补?十大问题一次说清

  问1:无长跑经验者直接挑战马拉松有哪些风险?

  答:无长跑经验者贸然挑战马拉松,肌肉和肌腱损伤风险显著,可能出现撕裂或拉伤。更严重的后果是缺乏长期训练易引发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建议新手先通过3~6个月半马训练(逐步累积至20公里),再计划全马,全程训练周期建议2年以上,避免突击参赛。

  问2:小朋友和老年人能参加马拉松吗?

  答:根据规定,小朋友需年满16岁才能参加半程马拉松,20岁才能参加全程马拉松,且需监护人签署声明。建议小朋友以健康跑为主,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可适当参与,但应以娱乐为目的,跑跑停停。老年人若长期规律锻炼、体检无异常,可尝试半马或全马,但需特别注意心脏健康;若仅为体验,建议选择健康跑。

  问3:有基础疾病的人能参加马拉松吗?

  答:有严重心脏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高风险疾病的患者应禁止参赛。即使病情稳定,也需在赛前提交体检报告并签署承诺书。马拉松对心肺负荷极大,突发心脏事件风险极高,切勿盲目挑战。

  问4:遇到感冒或生理期还建议跑吗?

  答:感冒期间跑步可能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脏骤停;生理期女性免疫力较低,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建议感冒、发热或生理期避免参赛,以防病毒侵袭心脏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果坚持参赛,需评估身体状态,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问5:如何判断跑步训练是否过量?

  答:两大身体信号需警惕:肌肉或关节出现持续性疼痛(非单纯酸胀)需立即停跑;静息心率异常升高或运动中超过150次/分钟(尤其伴随胸闷)应放慢或暂停。日常训练建议佩戴心率设备,结合疲劳感调整强度,避免长期超负荷。

  问6:跑步姿势不正确会引发哪些运动损伤?

  答:肢体发育正常的跑者,通常无需过分担心跑步姿势的问题。但还有一类下肢发育不良的群体,例如我们常说的“内八字”和“外八字”,跑步过多会导致下肢力线不正,加速关节退化。建议存在此类问题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姿势纠正,或者选择下肢负重少的运动如游泳。

  问7:马拉松比赛中为什么要补水?如何正确补水?

  答:马拉松长跑中,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流失,补水不及时可能引发脱水、血液高凝状态甚至血栓,而大量出汗后又马上大量补充水可能会导致脱水低钠症。建议比赛中定时饮水,且补水的优先级是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矿泉水>纯净水。

  问8:马拉松赛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严重并发症?该如何应对?

  答: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肉细胞破裂、肌红蛋白释放入血,引发急性肾损伤,出现血尿、肌肉酸痛等症状。此症状病情凶险,需立即就医。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过度运动,赛中及时补水、电解质,赛后持续观察肌肉疼痛和尿液颜色,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问9:跑步后出现小损伤,该坚持还是休息?

  答:身体出现疼痛是损伤信号,应立即停止运动。轻微损伤可通过冰敷、制动缓解;严重疼痛需医疗干预。康复后要逐步恢复训练,避免带伤坚持,以防加重损伤。

  问10:长期跑步对身体的利弊如何?

  答:利弊因人而异。适量跑步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代谢,但需控制强度和距离。长期高强度跑步可能增加关节磨损、肌肉劳损风险,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总的来说,跑步应以身体感受为主,避免过度追求距离或速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全城热跑后,收好运动损伤防治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