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决战决胜 勇于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沈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前,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4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10个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吸引17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
深化科教融汇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年底前,沈阳市将力争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以上。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4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10个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支持东北大学等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建立以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和振兴发展所需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东北大学高质量建设高等研究院、领军型大学。
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产教融合质量,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示范区。年底前,推进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组建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实体化运作。
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大力建设人才强市
年底前,沈阳市将吸引和培育高层次人才600人,引进海外人才200人,引育“带土移植”团队35个,吸引17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筹集保障性住房2000套。
依托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围绕10个重点产业集群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实施“带土移植”引育工程,面向全市重点产业链,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项目的引进培育。开展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莘莘学子 逐梦沈阳”主题活动,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就业创业。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国家人才计划。实施“兴沈英才计划”高精尖科技优才、青年后备人才储备等人才培育项目,落实人才奖励政策。推动沈阳医学院、沈阳环科院、东软集团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升级扩容,新增3个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和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沈阳市“舒心传技”职业技能竞赛品牌,设置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等领域比赛赛项,年底前,新增高技能人才2.7万人以上。
本报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