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齐齐哈尔 发力“智造”促升级 优化“生态”激活力

转自:黑龙江日报

黑龙江鸿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技术齐二机床机器人式铺丝机。

中车齐车打造的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

□文/摄 路久宽 本报记者 孙昊

今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齐齐哈尔市紧抓政策机遇,聚焦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龙江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传统产业焕新 “制造”迈向“智造”

在建龙北满特钢炼铁厂1号高炉水渣滤池作业现场,一台无人行车正在高空中平稳运行,通过智能定位驾驶技术,精准执行抓料、放料等任务。“智能制造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龙北满特钢工程装备部副部长齐明誉介绍,目前企业正在有序推进多项智能化改造项目,未来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加速传统炼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024年,该市8户企业的11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首台(套)创新产品,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户、创新型中小企业26户、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户,1户企业入库全省第一批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名单。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亮点频现。中国一重成功浇注单件重达602吨的整体铸造下横梁,创该公司铸造史上新纪录;中车齐车研制的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正式下线;齐二机床顺利完成复合材料铺放与制造装备研制工作,机器人式铺丝机在第十三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亮相。

新兴产业崛起 创新项目集聚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今年,齐齐哈尔市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一体推动“2345”现代化产业体系动能向新、结构向优、效益向好,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在龙江阜丰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各类产品源源不断地入库、装车,销往海内外。龙江阜丰自2017年落户该市后,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采用专业的发酵工艺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加工,产出葡萄糖、苏氨酸、赖氨酸、肥料等,并积极引导下游饲料、油脂和生物制药企业落户齐齐哈尔,形成产业集群,逐步构筑起上下游紧密衔接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

“你看到的8台超微破碎机,可以将芦苇粉碎到2000目植物纤维超微颗粒,是制作农用地膜、包装袋的优质原料。”在黑龙江金英纳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展云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5月就能投产。

近两年,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以及创意设计产业在该市迅猛发展,一大批新项目、新产业强势入驻。2024年,全市网络零售额147.1亿元,大有荃吉康植物胶囊、龙江阜丰蛋白饲料、益海嘉里味精母液处置与利用等项目加速建设,黑龙冰刀销量增长30%以上,创意设计港建成启用,创意市场主体扩量倍增。

产学研融合 激发创新活力

齐齐哈尔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与该市开展合作的高校院所达到54家,举办“汇智龙江”系列科技成果路演活动29场,推介成果268项。通过“需求和成果征集发布平台”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911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3项,产业化投资7.1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8.99亿元。

近年来,该市与哈工大、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促成中国一重、聚力电气与哈工大,一重专项与哈工程等多项合作。同时,梅斯勒大豆休闲食品、龙记珍牛和牛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益海嘉里谷氨酸钠等项目进入试生产,龙江阜丰蛋白饲料等23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今年我们将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实施成果转化双百行动。”该市科技局副局长尤佳丽表示,他们力争全年举办科技成果路演推介对接活动20场以上,推动校企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100项以上,转化科技成果100项以上,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振兴发展“最大增量”。

在老工业基地焕新升级的道路上,齐齐哈尔市以科技创新为笔,在东北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新时代答卷,将为重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龙江样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齐齐哈尔 发力“智造”促升级 优化“生态”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