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恒 段源兴
3月28日,黔西南州兴义市鲤鱼村村委会里,屯脚镇驻村干部余必娅给包保对象岑正友打去一通电话。
“老岑,今天在屋头(家)没?”余必娅问道。
“这会没在,村里有事在帮忙。小余又来村里了吗?”老岑回应。
余必娅关心起老岑的养猪计划:“前两天你说想养猪,想问问猪仔买没有?”
“最近价格贵得很,还没买,过两天看看行情。”老岑答道。
“那你盯着点,买了和我说。”余必娅叮嘱。“养一头猪儿,驻村干部比我还上心。”老岑笑着回应。
老岑因妻子突发脑溢血住院,花费不少,被列为防返贫监测对象。余必娅定期回访,了解他的生活状况。
鲤鱼村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村民梁正红的妻子患有肾衰竭,需要长期透析,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村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认定其为防返贫监测对象,及时介入帮扶。“现在老婆看病都是先治疗后付费,压力减少不小。”梁正红说。
鲤鱼村还推出了“先诊疗后付费”、兴农险、新市民就业险、新市民安居险、巩固脱贫成色险、农民扶助金等多项政策,为村民生活筑起了“保险网”。
“这些好政策真是给我们的生活上了‘保险’。”提起“巩固脱贫成色险”,岑正友最有发言权。妻子脑溢血的治疗费,“巩固脱贫成色险”赔付了4万多元,“除去医保报销部分,花费了6万多元,加上赔付金,实际花了2万元。”
“实施精准扶助,是为群众织牢产业‘保底网’、就业‘保障网’、事故‘补损网’、阻贫‘防护网’和脱贫‘兜底网’。”鲤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锦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