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多家企业展出“集成烹饪中心”的展台。
图二:智能算法应用解决了消费者使用净水器过程中的换芯困惑。
图三:由AI赋能的炒菜机吸引了观众驻足。
■本报记者 桑雪骐 文/摄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家电领域,厨房场景下的产业规模早已超过客厅、卧室、阳台等场景。在AWE2025上,五花八门的厨房小家电展品更是吸引着观众们去触摸、去体验,并从中想象未来家庭厨房的新样貌。
智能化让入厨更省心
历届AWE会场上,厨房电器的展台前总是人气最旺,这里不仅可以触摸、体验新品,还能品尝到厨电新品制作出来的美食。
在添可展台,不少观众被展台上“辛苦劳作”的炒菜机食万天工吸引。工作人员介绍说,添可结合豆包等大模型技术开发了属于自己的“食万美味GPT”,用户只需用语音说出自己想要吃的菜和口味,它就能实时生成一份AI定制菜谱,食万天工会调动“具身烹饪体”去对原料进行翻炒制作。
当下,净水器已经成为不少家庭厨房的标配产品,但滤芯使用寿命和换芯频率一直让消费者感到麻烦。目前,净水器行业普遍采用使用时长或用水量计算滤芯寿命,但各地水质和家庭人口及用水量都有差异,这种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现实状况的滤芯寿命。在本次展会上,九阳展出的太空热小净R5P搭载了AI智能滤芯寿命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大数据对用户家庭的水质、流量等进行多维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随时掌握滤芯寿命健康状况。“有了AI智能滤芯寿命监测系统,在水质好的地方,滤芯使用周期可以达7—8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烹饪领域同样迎来智能化突破。苏泊尔第十一代旋焰釜电饭煲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据介绍,其在广口球底本釜内胆基础上,升级了旋焰炽导技术,提升锅内米水流速,实现活“粒”沸煮,配合蒸汽补炊和远红外双火加热。同时,通过芯片算法优化温控曲线,实现了“因地制宜”的智能烹饪。例如,在云南高原地区,电饭煲会自动调整加热时间,确保米饭不夹生;在江浙平原,则精准控制水分,呈现米粒的最佳口感。
“AI技术的应用是本次展会上厨房小家电展品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家电研究院生活电器部副部长关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比如搭载内置摄像头视觉识别系统的智能蒸烤箱,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时分析食材的形态,自动匹配定制烹饪菜单,精准匹配烹饪食物的最佳参数,包括温度、时间和模式等。此外,部分高端产品还配备了烹饪过程剪辑视频照片的功能,自动生成美食短视频并同步至手机端。“这些智能便捷的产品通过前沿科技赋能,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科技体验,同时针对用户的使用痛点带来更省心的使用感受。”关阳说。
集成化让厨房更“宽敞”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方太集团发布的《家庭新中心:中国厨居发展趋势报告(2024)》显示,2/3的中国家庭厨房面积小于8平方米。“受到厨房有限空间和便捷化需求的影响,集成化的、多功能一体化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关阳表示。
在本届AWE上,在方太、长虹等多家企业展台,记者均看到“集成烹饪中心”的展台。比如,方太集成烹饪中心通过重构厨电之间的协同逻辑,支持蒸烤同烹、双温同烤,真正实现一日三餐一锅出。其蒸烤一体机支持温湿双控,高精度湿度传感器拥有精准感知能力、温湿动态精控算法,让腔内温度更加精准,双擎热风速控系统,让食物烘烤效果更出色;小熊展出的多功能叠叠锅能涮烤、煎焗、鲜蒸等多种模式同时进行,而且可折叠收纳至0.1平方米。
3月28日,格兰仕又发布了味来星G60微蒸烤炸炖一体机。从产品的名称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款融合了变频微波、高温蒸汽、立体烘烤、空气炸制及营养炖煮5项功能于一体的产品。其中,作为一体机的核心功能——微波,可实现微蒸、微烤等组合烹饪,在保持营养和口感的同时还可以让烹饪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专业蒸汽烹饪与多功能烘焙也同样表现出色。其爆流环蒸技术可以使腔体温度更均匀;上下背部全维立体热源设计,和40℃—250℃超宽温域让烧烤、烘焙、空气炸等烹饪方式得心应手。
关阳认为,这些创新设计通过功能聚合与技术协同,有效解决了传统厨房设备冗余问题,同时保持甚至提升了单品性能,代表了厨房家电“减数量、增效能”的发展方向。
健康化让饮食更放心
健康化是近年来家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特征在厨电产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厨电产品不粘特性带来的便捷和不粘涂层的安全问题一直让消费者倍感纠结。在本届AWE上,九阳展出了第三代不粘0涂层电饭煲40N1U。在体验区,记者见到40N1U的内胆壁仅有几粒米饭残留。工程师介绍说,这款产品能做到保温5个小时不粘,其秘密就藏在九阳专利米粒活化悬浮舱技术里,其内胆20万个点阵微坑从圆形变成了方形,微坑间距也进一步缩短,让米粒在“内胆”上悬浮起来。
想要炸货香,又怕炸货油。展会上苏泊尔远红外龙卷风系列空气炸锅给了人们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其采用龙卷风旋焰烤系统、远红外高温立体加热等核心技术,依据食材特性及烹饪原理开发出最佳烹饪曲线。通过充分析出食材内的油脂,确保食物表皮酥脆而内里肉质细嫩多汁,同时极大程度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其内腔还采用全金属的设计,减少了塑料的使用。
此外,安吉尔推出的净水器实现了纯净水与天然矿物水的自由定制,以“先净化再矿化”的技术,满足消费者“健康饮水定制化”的需求。
“健康化正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抓手。”关阳表示,这些技术创新如材料科学、食品营养技术等,构建起从食材处理到烹饪完成的全程健康防护体系。未来随着生物基材料、纳米涂层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厨房家电将在安全、营养、环保等维度实现更全面的健康升级。
●延伸阅读
厨房小家电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关阳表示,目前厨房小家电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
基础安全标准:国际标准IEC 60335系列(通用安全),国内标准GB/T 4706.1+特殊要求系列,包括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发热、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接地措施、耐热和耐燃等提出了要求,保障用户使用安全。
能效标准:GB 2145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厨房电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规定了电饭锅、电压力锅、电水壶、电炖锅及电炖盅、电磁灶、微波炉共6类产品的能效等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能效等级是衡量能耗的重要指标,等级越高越节能,比如能效等级为1级的电器更加节能。
性能标准:厨房小电的产品性能标准也有很多,如GB/T 40978—2021《电饭锅》、GB/T 18800—2017《家用微波炉性能试验方法》、QB/T 5960—2023《空气炸锅》。这些标准中有一些重要的性能指标,如电饭煲蒸煮米饭均匀性和煮饭性能,微波炉加热性能,空气炸锅温控性能和薯条褐变率等。
“当前厨房健康化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了材质安全监管框架和产品性能的标准体系。但在烹饪过程的健康属性控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产品烹饪性能指标体系。”关阳举例说,比如营养保留的量化,有害物质的控制规范、口感品质的评价等方面的检测和标准还需要加强完善,才能推动行业从材质安全向过程健康的转型升级。
需求升级与痛点并存
当前厨电市场正呈现“刚需+品需”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奥维云网总裁郭梅德向《中国消费者报》透露,2024年洗碗机、嵌入式微蒸烤、净水器、咖啡机等7大类品需产品全年零售额的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7.2%、16.2%、17.2%、28.6%。“家电市场的规模体量不再仅仅依靠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传统刚需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品质生活的创新品类也成为驱动动力。”郭梅德说。
尽管2025年AWE展会上,集成化、智能化的厨电新品层出不穷,但《厨电消费洞察报告》揭示行业仍面临三大核心痛点:厨电质量良莠不齐、厨电产品功能相对单一、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
中国家电研究院生活电器部副部长关阳提到,近期国抽数据显示,厨房小家电的产品质量还参差不齐,个别产品仍存在质量隐患,在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发热、非正常工作、接地措施等安全基础项目的检测中,发现部分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检测结果暴露出部分企业在基础安全设计、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此外,部分企业存在性能虚标和夸大效果的现象,这需要强化标准管控,以高质量标准要求控制和提升产品性能水平,建立检测认证制度,让性能数据有据可依;还有一些小众品牌售后服务网点少,产品出现故障后存在维修困难、维修周期长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困扰。
关阳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厨房小家电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烹饪习惯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优先考虑知名品牌,质量和售后更有保障;关注产品功率、容量、能效等级等参数,结合家庭人数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产品;关注产品认证标志,如CCC认证、自愿性认证、能效标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