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这个消防通道堆放杂物可不行,得马上清理!”在宝应县小官庄镇一家玻璃制品企业车间里,挂包企业的镇干部匡佚璇正对照四色预警图仔细检查。作为“网格哨兵”的一员,他每天要巡查挂联的3家企业,今年已推动整改安全隐患23处。
在宝应,“干部进网格”已延伸至协商议事、民生服务、矛盾调处等基层治理全领域场景。安宜镇华运小区的“板凳议事会”上,党员干部与居民围坐协商,将毁绿菜地改造成口袋公园;鲁垛镇的“老年大滴茶馆”里,镇村干部定期“坐诊”,收集独居老人助餐助洁、理发体检等需求。通过完善“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机制,去年以来,全县党员、干部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3万余件。
为推动治理力量精准下沉,该县持续织密“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将全县划分为4611个微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5000余名,壮大治理骨干力量。推行“镇领导包村、联重点户,中层包网格、联中心户,村干部包微网格、联困难户”的“三包三联”机制,明确民情收集、政策宣讲、安全监督、矛盾调处4项任务,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依托县镇两级指挥调度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阵地和“码上办”“码上安全”等智慧平台,集成政务服务、便民事项等28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干部下沉既要“身入”更要“心至”。该县构建“驻点扎根+连心服务”双轮驱动机制。选派27名年轻干部常驻村(社区),设立“连心哨岗”,推行“周敲门、旬议事”工作法,实现诉求收集处置快速响应。建立“青蓝淬炼”成长体系,安排年轻干部担任“网格哨兵”,参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微改造等项目,组织“公园里的调解课”“庭院恳谈会”等21场,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北河社区针对残疾人就业需求较高问题,包联干部积极争取县妇联、残联等部门支持,打造“就不愁”助残工坊,建立档案精准匹配残疾人需求,帮助58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破解“干部干、群众看”难题,宝应县试行“善行存折”治理实践。指导部分有条件的村立足村规民约设立“善行存折”增减细则,有机融入环境整治、矛盾调处、志愿服务等事项,“存折”余额可兑换冰箱、专场冠名演出等,以“物质+精神”双激励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参与村里组织的上门关怀独居老人等活动就能攒分,我还兑换到了羊毛被,这下更有积极性了!”广洋湖镇西溪村村民冯乃文激动地说道。
“当每个网格都成为服务窗口,当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治理先锋,我们就能真正实现发展与民生的同频共振。”宝应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宝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