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九里,漫山花海与非遗剪纸组成一幅文旅盛景。2025年第十一届徐州龟山探梅园梅花季期间,徐州市鼓楼区九里街道以“非遗+”模式激活文旅消费动能,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创新打造“不一样的非遗”社会治理品牌。
消费赋能,经济“热”起来。“来九里,不仅能逛能玩,还能把文化‘带回家’!”来自安徽的游客王女士提着装满香囊和剪纸的“九里文创福袋”笑着说。今年龟山探梅园梅花季期间,街道联合景区打造“非遗市集”,以“非遗+零售”模式,满足游客需求,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其中非遗文创、汉风表演吸引来大批游客。与此同时,九里街道还联合欧乐堡海洋极地世界,开设以“哪吒”为主题的非遗剪纸体验项目,让孩子们跟着非遗老师学剪纸,增加文旅体验的同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
党建领航,手艺“活”起来。走进九里新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浓浓“非遗味”扑面而来,徐州剪纸、皮影故事、香包制作、地方戏剧等20余项非遗项目已经融入社区居民的现代生活。“非遗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陈,而是要让老手艺‘活’在当下,更要让百姓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九里新苑社区书记魏传龙说。近年来,九里街道党工委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社区非遗大学堂”“九里非遗工坊”“邻里文化节”等系列党建品牌。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社区”活动,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指尖上的非遗”体验课,皮影匠人举办“光影中的楚汉故事”专场展演,香包制作大师传授“节气养生香囊”配方,让党员群众在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构建和睦邻里关系。目前,该街道已有300余名居民成为社区非遗传承志愿者。
宣讲创新,古韵“潮”起来。九里街道以“九理强音”宣讲品牌串联起传统文化与文化地标:从讲述楚汉相争故事的九里山古战场,到展示徐州绿色发展的全国最美家乡河——丁万河,从“江苏好人”赵书娜通过“非遗香包工作室”助残增收,到融入非遗元素的社区红色书屋……该街道充分发挥社区理论骨干力量,将九里发展中的人和事写入传唱街头的梆子戏,编入香包手艺人现场教学内容。今年“学雷锋月”期间,该街道在丁万河畔打造开放式“非遗长廊”,居民不仅能观赏到动态展示的皮影戏《刘邦点将》,还能现场学习剪纸纹样设计、香包草药配置;社区理论骨干组成“非遗故事讲解员”,宣介社区非遗品牌,打造“非遗进社区、文明传家庭、影响出街巷”的浓厚氛围。王月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