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老旧小区“逆龄”蜕变 百姓幸福“旧”地升温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煜 图·受访单位提供〛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咱们明天都行动起来,把自己的家园收拾干净……”近日,在网格群里,热心居民一声召唤,大家齐齐响应。经过居民们多日来的清理,沙河口区西安路街道兴社社区辖区内楼院一派崭新面貌映入眼帘:多彩的高渗砖路面被冲洗得平整洁净,口袋公园的休闲椅被擦得一尘不染,花坛枯叶被一扫而净……整个楼院告别了冬日里的“灰头土脸”,“净”待花开。

近年来,沙河口区西安路街道兴社社区将老旧楼院改造和小区治理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关键事”和基层治理的“民生事”来抓,采取“七步”工作法,强化小区治理“向心力”,发动群众“聚合力”,全方位赋能老旧小区“蝶变新生”。

让群众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人翁”

西安路向西,兴工街以北的城市一隅,曾是大连机车厂的家属楼,这里的房子基本四五层,有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其实,在楼房并不普及的年代,这一片崭新的楼院和错落有致的街区可称得上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住所。但随着时光流逝,这里成为老旧小区,虽几经修缮,这些楼房仍面临着重重问题:墙面脱落、屋顶漏水、下水管道堵塞。除了基础设施老化,这里还相继出现物业缺失造成的软环境问题,包括绿地私种、私自搭建小板房等现象。“小区的绿地都被邻居们私自占用,大篱笆套小篱笆,整个小区乱得很!”居民毕可亮一边回忆,一边感慨道。

据社区党委书记张方方介绍,兴社社区的55栋散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原为大连机车厂的家属楼,并由产权单位大连机车厂提供基础设施及相关的物业服务。因机车厂经营改制与搬迁,这些问题凸显出来,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困扰。为了更深入改造老旧小区,2022年兴社社区试点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大刀阔斧地进行整治。其中,围栏种地一直是个棘手问题,成为改造的“拦路虎”。为了彻底治理遗留的问题,张方方带领社区同事们探索党建引领,凝聚居民自治力量,站在居民的立场想事情、寻方法,反复入户做工作,不停地宣讲法规政策,推广小区整体改造的好处。党员、楼长带头先清理自家菜地树立榜样,再联合群众共同行动。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将这一顽症根治。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进中,针对拆除私搭外扩阳台、私建楼梯门头、增设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等问题,网格员挨家挨户收集意见,社区党委启动“兴家园议事厅”,邀请区街主管领导、项目工程及设计师、区人大代表、商户代表、居民代表开展专项协商会议,集中讲解相关政策和流程效果,并就旧房改造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与居民深入交流,设计师和社区工作人员汇总问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改造设计,让群众真正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人翁”。

去年12月份,辖区老旧楼院的基础类和完善类改造以及提升类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改造面积达10.54万平方米。通过粉刷墙体、改造污水管网、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铺设高渗砖路面、安装健身器材、建设口袋公园、配套环保型公共厕所等设施,兴社社区打破“老破小”居住弊端,从点滴细节处实现焕新。“楼院改造让城市有了温度,让人心有了归宿。”居民对楼院改造项目赞不绝口。

“兴家园议事厅”有个“七步”工作法

楼院改造,治“面子”,更治“里子”,治理环境更治理人心。兴社社区党委自启动“兴家园议事厅”党建品牌以来,实行每月议事制度,参加人员有网格员、小区楼长、党支部书记、居民代表,重点围绕群众诉求、居务管理等内容共同商议,将兴社社区16个楼院议事凉亭嵌入辖区8个网格,充分发挥“楼院议事凉亭”形式简单、贴近居民的优势,变“有事没事会议室”为“有事凉亭坐一坐”,变居民“张嘴发牢骚”为“民商求共识”,将群众从以往“听众”变为现在“主角”,不断延伸居民参与议事的广度和深度。

今年94岁的老党员周瑞明通过议事阵地平台向社区反映位于兴工北三街健身小广场平台楼梯两侧没有扶手,面临着上下台阶不便的问题。兴社社区坚持问需于民,在8个网格群里收集信息,得知不少老人反映相同问题,立刻与物业对接,但因物业仅提供基础服务,安装便民扶手不在其服务范畴。对此,社区主动“向前一步”解决问题,多次协调爱心企业,最终安装了崭新的不锈钢扶手。

为了发挥党建品牌特色,社区党委还形成“一走、二看、三听、四聊、五议、六办、七回头”的工作机制。通过集中走访,带着问题、带着资源、带着办法深入居民中。在一次走访中,居民反映兴工北四街与中长街24小时充电站夜间有噪声。经调查,因充电站点离周边居民楼间隔较近,尤其是夜间充电车辆行驶和司机喧哗等形成一定噪声影响。为了解决此事,社区第一时间与充电站负责人沟通,经反复协调和广泛采取民调,由企业出资在充电站区域安装隔音垫,阻隔噪声,同时社区加强夜间文明充电的宣传,实际解决噪声问题。

“微更新、渐进式” 让老街区更有文化范儿

在兴社社区,有一条全长394米的“老旧破”——兴工北七街,它与大连机车“工业遗产区”(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隔街相映,辐射周边包括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厂宿舍等6栋砖木日式风格百年旧址建筑群(1915年至今)。

老楼旧院不仅是城市百年前的见证,也承载着居民对家乡的乡愁记忆。近日,兴社社区召开“兴家园议事厅”,收集上来不少关于改造兴工北七街的建议。“咱们这位于西安路商圈,一到旅游旺季有不少人前来打卡,兴工北七街能不能打造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居民代表高玉兰建议道。

针对这些建议,今年,兴社社区结合地域历史与时代需求,将协同相关驻区企业,对兴工北七街街区实施综合性“修补与提升”,打造特色百年文化街区,以“微更新”手法嵌入文化和文旅IP。目前,社区已协调相关部门和区域内企业,在靠近中长街临街墙面喷绘长约20米的机车文化主题背景墙,整个墙面贯穿百年机车发展历程,完整见证我国铁路发展历史。未来,社区将依托机车文化特色街,向南规划建设2100平方米中心活动广场和机车文化口袋公园,调动大家的力量,让老街区更有文化范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老旧小区“逆龄”蜕变 百姓幸福“旧”地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