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文/本报记者 刘志贤 图/本报记者 王磊
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区2000余所中小学校同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拉开了内蒙古“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序幕。
当日,由自治区教育厅指导的“同守护 共成长”主题现场观摩活动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小学举行,教育部门联合地震、红十字会、消防救援等部门,开展地震演练、心肺复苏体验训练、火海逃生体验训练等演示活动。
“通过活动我学会了很多实用的防震减灾知识,帮助我在灾难来临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赛罕区昭乌达小学四年级学生朱跃童说。
据了解,为指导各地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专门通知,自3月31日安全教育日当天起到4月3日,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各地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要探索创新沉浸式、体验式活动,着力提升安全教育针对性、有效性。
教育周活动期间,内蒙古各地各校将会同公安、应急、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和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诈骗、防拐卖、防暴力伤害、防网络沉迷等各类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