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本届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中金公司第四年主办“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本次会议聚焦绿色技术出海这一议题,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发展,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中金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绿色行业企业融资,积极参与绿色行业并购重组,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助力绿色技术“扬帆出海”。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在论坛中致辞时表示,作为国有金融机构,中金公司始终秉持“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的理念,深入参与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2024年,公司深化绿色金融创新,通过股票、债券、并购交易等支持绿色相关领域的交易超过3,900亿元,参与创设银行间市场首个“可持续发展+转型+两新”主题债券篮子,落地覆盖绿色投资领域的基金规模超过330亿元。
此外,公司还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发布“低碳转型+ESG”投资评价体系,连续两年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我们也很欣喜地告诉大家,今天这场‘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通过中金生态碳中和林‘色达项目’所产生的碳汇量进行抵消,这个项目由中金公司、中金公益基金会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在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实施。”陈亮表示,通过碳汇量的抵消,本次论坛将成为真正的“碳中和”会议。
本次论坛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宣读了《碳排放评价及碳中和报告书》,并向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授予“碳中和会议”牌匾。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发表题为“森林碳汇功能提升的科技支撑与碳汇市场的构建思考”演讲,在碳汇生产力资源培育上,提出将森林经营从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木材与碳汇等生态产品的多种经营的方向上来,构建了不同林型森林碳汇生产力提升的技术体系。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表示,金融机构在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林业碳汇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陆续推出了碳汇质押贷款、碳汇债券、碳汇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发表了题为“地缘经济新形势下的绿色转型”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绿色产业成功源于三大方面:制造业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市场竞争推动效率提升,以及公共政策有效干预外部性问题。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提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定义,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推动绿色科技金融赋能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李闽榕认为,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迫切需要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的各自支持及相互支持与赋能,需要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共同支持与赋能绿色制造、合力推进智慧与绿色融合发展。
在主旨演讲结束后,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中金公司“专精特新”综合产品服务方案。据悉,中金公司在投行传统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企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形成了三层级的梯度服务体系,一站式满足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服务深度的需求。
金融作为促进绿色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绿色技术投资中表现活跃,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展望未来,中金公司将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体系。一是通过绿色资本“走出去”,通过绿色熊猫债等工具支持海外先进绿色技术在国内融资;二是做好国际绿色资本“引进来”,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助力国内绿色技术发展;三是在第三方市场积极开展多双边合作,为全球绿色技术合作提供金融支持。(闫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