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大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市综治中心提档升级,2025年1月下旬正式实体化运行,全面筑牢为民服务前沿阵地。
——社会治理“一中心”全方位统筹。大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市委常委会专项听取汇报部署工作,先后4次选址,最终选择了辐射力强、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市中心位置。构建以常驻部门为关键支撑,精准施力开展工作,联动20余家轮驻部门响应“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高效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分析研判、信息通报、交办督办、联席会议、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全面接诉、分类处置、各方联动、限时办理、反馈回访”全链条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的作用,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社会治理“指挥部”。
——网络信息“一体化”智能化驱动。坚持科技赋能,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业务,接入社会治理综合应用平台、“雪亮工程”、政法专线等线上系统,打通综治中心与各部门之间、各乡镇街道之间的交流主渠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体系,搭建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分流转办、综合分析研判、基层事件处置、社会治安状况实时监控、视频会议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线上调度平台。全面收集市域内人、地、事、物、情相关要素信息,及时对信息数据进行更新、管理和维护,不断提升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实效性,为分析研判、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调处。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协作配合、督促督办等日常管理制度,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派出机构力量,全力打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一体化,访调诉无缝衔接的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化解体系。细化调处方式,持续提升矛调水平。对于一般性矛盾纠纷,由市综治中心常驻窗口当场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根据需要出具司法确认调解书;复杂或突发性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解;调解受理窗口对分流转办的矛盾纠纷适时开展跟踪督办,调解室对调解协议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形成闭环。切实做到“一扇门进出、一站式调处”,将市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实体化运行以来,化解一起涉及金额55万元矛盾纠纷,经多次沟通协调,双方自愿达成一致,现金一次性支付赔偿款项,调解完成后当事人送锦旗表示感谢。
——群众诉求“一条龙”全流程受理。为高质效受理群众诉求,市法院诉服中心和市郊人民法庭整体进驻办公。诉服中心实行“五位一体”立案模式,既可以通过网上立案,也可以通过自助立案一体机或者直接在窗口进行线下立案,对于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跨域立案、全域通办,或者协助当事人通过受诉法院的网上立案通道进行立案。律师平台立案进驻综治中心以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受理立案同比下降25%,显著减少了诉讼增量。市郊人民法庭负责全市劳动争议、道交案件和5个街道和近郊3个乡镇婚姻家事案件以及1个乡镇民商事案件的审理业务,进驻综治中心以来,立案同比下降23.5%,无超审限案件、上访案件、错误案件,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便民服务“一揽子”全要素供给。组织政法精干力量、社会专业人士,为全市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举措。开展法律援助,对符合援助标准并提出申请的群众,帮助其对接法律援助机构,提供跟踪服务;开设心理服务咨询室,为广大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守护群众心理健康;设立“律兜”无人律所,全国各地50000名专业律师在线,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委托等方面服务;聚焦政法职能,做实助企纾困举措,为企业提供合规审查受理、商事矛盾化解等方面服务,帮助企业分析研判、规避风险。
来源:大安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