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衡水日报
角膜塑形镜验配前的内皮细胞和干眼检查是确保安全性和效果的关键步骤,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皮细胞检查的必要性
角膜内皮细胞位于角膜最内层,直接关系角膜透明度和代谢功能:
不可再生性:内皮细胞损伤后无法再生,仅能通过邻近细胞扩张填补缺损区域。正常密度需≥2000个/mm²(儿童≥2800个/mm²),若低于阈值可能引发角膜水肿或透明度下降。
安全阈值评估: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能因机械压力或透氧不足导致内皮细胞缺氧,初始密度不足者长期佩戴可能加速细胞损失(年均5%-8%)。
禁忌症筛查:内皮密度低、形态异常(六边形比例<50%)或既往角膜损伤者,可能无法耐受镜片压力,需排除验配。
关联检查:需结合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等数据,综合评估角膜健康状况。
rId4
二、干眼检查的必要性
干眼症是角膜塑形镜验配的重要禁忌症,检查目的包括:
泪膜功能评估:
泪液分泌量:通过Schirmer试验或染色棉丝试验检测泪液基础分泌量,分泌不足(如<10mm/5min)可能加重佩戴后干眼症状。
泪膜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若<10秒提示泪膜不稳定,佩戴后易引发角膜干燥或上皮损伤。
风险预测:干眼患者佩戴后可能因泪液分布不均导致镜片粘附力异常,增加角膜划伤或感染风险。
个体化干预:中重度干眼需先治疗(如人工泪液、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待泪膜改善后再验配。
三、两项检查的协同作用
代谢关联性:干眼症患者的泪液不足可能影响角膜内皮代谢,加剧缺氧性损伤;内皮功能异常者更易因干眼引发角膜并发症。
动态监测需求:验配后需定期复查内皮细胞密度(每6-12个月)和泪膜功能(每3个月),对比基线数据以评估长期安全性。
四、不检查的潜在风险
内皮损伤:未筛查内皮功能异常者,可能因长期佩戴导致角膜水肿、内皮失代偿,严重时需角膜移植。
干眼加重:忽视干眼检查可能导致佩戴后眼表炎症、镜片沉淀物增多,甚至诱发角膜炎。
总结:内皮细胞和干眼检查是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双保险”,通过量化评估角膜代谢储备和泪膜稳定性,确保患者既能有效控制近视,又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专业机构将这两项检查纳入标准化验配流程,结合动态随访机制,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的近视管理方案,所以家长在带孩子验配角塑前一定得询问是否有做这两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