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没有使用失业率和就业人数等数据,而是按照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这个口径下的数据来推测就业市场状态。
下文涉及的就业岗位指的是正常理解的雇佣工作关系,比如单位和公司类型企业要为职工参保法律规定的保险。
估算的数据显示,保就业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
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险种中,工伤保险由单位参保,个人无需承担,所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数据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当下的实际用工情况。
2025年一月份全国工伤保险缴费人数为2.9479亿人(累计,下同),2024年这一数据为2.9423亿人,同比增长0.6%。从数据上来看,增长幅度不明显。
那么,增幅不明显到什么程度呢?来看接下来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对比。
一、2023年一月份全国工伤保险缴费人数为2.8201亿人,结合上述2024年数据,2024年的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同比增长15%。
二、2023年一月份全国工伤保险缴费人数为2.8201亿人,2022年这一数据为2.767亿人,2023年的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同比增长7%。
在这组数据中,需要考虑两个现实因素变量,一是2023年一月份有春节假期。和今年类似,新增就业岗位一般较少,这一点和2025年一月份的情况相同。二是2023年一月份正处于特殊时期的放开阶段,这个不说大家也懂。
三、2021年一月份全国工伤保险缴费人数为2.638亿人,结合上述2022年数据,2022年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同比增长20%。
四、2020年一月份全国工伤保险缴费人数为2.4749亿人,结合上述2021年数据,2021年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同比增长34%。
五、2019年一月份全国工伤保险缴费人数为2.3776亿人,结合上述2020年数据,2020年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同比增长26%。
最后,可以看到的历年截至一月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的增幅如下:
2025年0.6%;2024年15%;2023年7%;2022年20%;2021年34%;2020年26%。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需要承认的确有稳的一面,并非应承之谈。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现实因素,1963年、1964年、1965年这三年是人口出生高峰,新出生人口分别达到2975万人、2747万人、2717万人,而该时间段出生人口到2023年、2024年、2025年均已陆续进入60岁退休阶段,故而退休职工大量增长,工伤保险缴费人数相应减少。
二是缓慢的一面更需注意。缓慢并非开始于一月份,在去年的高校毕业季,这一趋势苗头已出现。
回顾2024年7-8月毕业季的情况不算乐观,2024年8月份累计参保工伤保险人数为3.0148亿人,6月份累计参保工伤保险人数为2.9888亿人,7、8两个月增长人数仅为260万人,增幅为0.87%。2023年同期这一数据为增长人数378万人。
但另一方面,每年毕业季的新增待就业人数则是全年之最。2024年7、8两个月,高校毕业生超过一千万人,就算刨除升入研究生阶段的人数和退休人数,去年毕业季新增的参保工伤保险人数仍然无法有效覆盖待就业人数。确切缺口多少尚不知道,不过上述数据是最直观的观感。
当然,市场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
这一点在养老保险缴费职工人数上看得更为清楚。2025年一月份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为5.3425亿人,相比于2024年多了1400万人,相比于同期的参保工伤保险人数多了近2.4亿人。社会中存在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到2025年一月份,这些人占据了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45%左右。2019年算是一个关键节点,那么这一年同期的占比数据为43%左右。两者相比数据波动不大,一是庞大经济基础优势犹在,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二是透露出的信号显而易见,灵活就业市场容量可能已经见顶。换言之,我们不能指望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市场的稳定器,本质上也并不稳定,更容易遭受经济波动冲击。
还有三个月又到毕业季,今年就业如何破解?
在现在这个形势下,大成倒是觉得:短期治表更强于治里,用时间换空间,把手伸进靴子里挠痒。
2024年EBITDA超过500亿、账面现金在一千亿左右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每年拿出税前10%-15%利润在全国主要二、三线城市建立“管培生”学院。按照每家互联网巨头额外吸收5-10万名应届生进入“管培生”学院的标准,短期内每年最多可解决100万应届生就业。
估计看到这,很多人会说大成你这是慷他人之慨,想要损有余以补不公?为何不让国企、央企来干?长此以往,互联网企业又如何发展?
关于上面的疑问,那些古人也同样问过啊!
(转自:产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