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真“香菇”!还是果香味的

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中菌果味菇1号”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省级鉴定的果味菇工厂化栽培新品

果味菇又名网盖红褶伞、掌状玫耳等,因其菌盖为粉色至橙红色、被有网状纹路,生长期散发浓郁果香味而得名。目前野生资源仅在我国吉林、云南地区有发现,“中菌果味菇1号”富含18种氨基酸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

国内外果味菇资源匮乏,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仅在河南省有商业化栽培,此前国内尚无果味菇新品种通过鉴定(审定)。作为面世1年半的新兴食用菌品种,果味菇凭借其醒目的颜色和浓郁的果香味广受好评。

研究所育种团队历时3年,成功选育出的果味菇新品种“中菌果味菇1号”,出菇整齐、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栽培周期短,技术易推广,经济效益高。

“中菌果味菇1号”对丰富高原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种,提高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种质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品种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在吃菌这件事上

云南人是认真的

2020年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专家在有着“中国野生菌之乡”之称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做起实验,完全仿照野生鸡枞菌的生长环境,培育仿野生鸡枞菌。据介绍,南华县雨露白族乡罗文村的仿野生鸡枞菌种植基地培育出来的仿野生鸡枞,口感和野生鸡枞基本一样,甚至煮汤更鲜。在该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种植的仿野生鸡枞面积目前扩大到350亩。

2024年5月,昆明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培育的人工白蚁巢出了第一朵鸡枞菌。据介绍,这是我国实验室人工培育条件下首次实现鸡枞菌出菇,意味着鸡枞菌人工培育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8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选育的鹿茸菇新品种“中菌鹿茸菇1号”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专家组鉴定。该品种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省级鉴定的鹿茸菇工厂化栽培品种。鹿茸菇具有独特的青草香气,其口感鲜爽滑脆、味道鲜美,富含18种氨基酸,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此次研究对实现鹿茸菇种源自主可控和推进国产化品种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阅读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后台,标注来源:昆报头条(ID: kbtt666)

昆明日报综合新闻部出品

来源 |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云南网、都市时报

编辑 | 陈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真“香菇”!还是果香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