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 杜杰
从园区运营的角度出发,如何学习“杭州六小龙”孵化经验,孕育出自己的“出圈”企业?记者专访了泸州溪谷新经济产业孵化器副总经理戴有莲。
记者:如何看待“杭州六小龙”的快速崛起?
戴有莲:我认为“杭州六小龙”的快速崛起,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生态的聚变效应,关键在于“生态聚合”——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形成闭环。其本质是在链主企业带动下形成的“链主+资本+场景”三位一体生态,如阿里系资本反哺创业、海康系带动智能物联产业链。这种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资源溢出、政府精准布局赛道、创投资本深度绑定,形成了产业协同创新的“热带雨林”效应。
记者:就“杭州六小龙”孵化模式来说,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
戴有莲:我认为要注意避免同质化竞争,泸州溪谷新经济产业孵化器可借鉴其产业生态构建逻辑,结合川南区域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
具体来说,至少有三方面经验可借鉴:一是继续采用动态淘汰机制,同时提高优质企业标准和企业留存标准,保持创新活力;二是“技术飞地”模式,类似杭州“滨江研发+周边制造”的跨区域协同,孵化器将运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联盟等资源,在成都、重庆等地建立“技术飞地”,弥补本地高端人才缺口;三是场景开放机制,比如杭州通过城市大脑开放200+应用场景培育企业,孵化器可强化与成渝双城的技术飞地联动,建立跨区域技术转化通道,同时推动中试基地建设及链主企业、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为在孵企业提供试验场。
记者:在AI+时代,如何孵化出我们自己的“出圈”企业?
戴有莲:我们计划实施“锚点突破”战略:首先联合地方政府和高校建立AI算力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技术门槛;其次聚焦垂直领域,结合本地医疗资源打造AI+大健康加速器,结合本地白酒产业建设AI+白酒酿造,以链主企业+AI共生,带动垂直产业发展;我们还要从“政策依赖”转向“服务赋能”,进一步汲取杭州“生态聚合”经验,扎根西部产业特色,比如学习杭州一站式服务经验等。当下,我们正在试点建设高新溪谷园区管理平台,通过大模型为企业定制匹配政策、融资路演方案等,让孵化更智能、更人性化。
在AI+时代 如何孕育“出圈”的企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在AI+时代 如何孕育“出圈”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