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30只白鹤到访,刷新福建纪录
自2005年
由一台简易数码相机“入坑”
迄今观鸟已20年
对于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生物老师陈永昌来说
观鸟已经从兴趣转变成了
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此前,由于教学工作、生活忙碌
等缘故
永昌老师的观鸟范围
大多局限于闽江口
明年,他即将退休
打算趁着身体还硬朗
多出去走走看看
他说:
“全中国鸟类有1600多种,我才看了800多种,还有很多神奇鸟类等着我去看呢!”
见证30只白鹤到访
刷新福建纪录
永昌老师说,最初观鸟,是想去户外走一走,锻炼身体。
自家楼顶、小区空地、附近公园、郊外森林公园,以及最终常驻的闽江河口湿地,都成为他观鸟的“自留地”。节假日乃至于春节期间,只要有闲暇,他都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观鸟之旅。
至于去闽江口的频率,永昌老师说,大概每个月4~10次,寒暑假会更多。采访中,不少人戏称他是“闽江口‘观鸟劳模’”。
能如此频繁地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跟永昌老师闽江河口湿地鸟类调查员的身份密不可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程师高居娟对记者说:“陈永昌老师具有极为丰富的观鸟经验,熟悉湿地鸟类分布及迁徙规律,摄影水平很高,多次为管理处提供高清鸟类影像素材。”
今年春节前夕,永昌老师就为闽江口湿地管理处提供了30只白鹤到访的重要线索。白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认定为极危物种,在西伯利亚繁殖,种群的98%个体在鄱阳湖一带越冬。长期以来,鄱阳湖以南地区极少发现白鹤的踪迹,素有“鹤不入闽”的传闻。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2021年、2023年、2024年,白鹤3次到访闽江河口湿地,但都是零星一两只。
白鹤今年1月14日早晨,陈永昌老师正在闽江河口湿地观鸟,在镜头中无意间看到了数十只白鹤,为之震惊,这个数字刷新了福建省的白鹤观测纪录!他立马按下快门,并拍下视频。离开前,他特意打电话给湿地管理处,告知这一喜讯。
随后,30只白鹤到访闽江口的消息刷屏网络,广为人知。
眼力特别好
口袋里藏着勺嘴鹬
白鹤之外,闽江河口湿地能够看到的三种世界级珍稀鸟类——“闽江三宝”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也是永昌老师镜头捕捉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勺嘴鹬,跟他的缘分更深。
中华凤头燕鸥高居娟这样评价道:“陈老师的鸟类识别准确度高,眼力也特别好。闽江口湿地的勺嘴鹬监测记录多为陈老师提供。”采访过程中,多位观鸟爱好者也开玩笑道:“勺嘴鹬很难辨别,但陈老师总能观察到,就好像是从他口袋里放出来似的。”
勺嘴鹬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认定为极危物种。
为何难辨认?
其一是体形小,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
其二是跟红颈滨鹬相似,羽色还会随季节而变化,冬季时体羽灰色较浓,额及胸部较白。
如何在鸟群中准确认出勺嘴鹬?
永昌老师介绍说,
首先,要掌握鸟类的到访时间。勺嘴鹬大约每年10月到达,次年4月离开。
其次,要抓住鸟类的特征。勺嘴鹬,顾名思义,喙黑色,末端呈铲形,就像一把小勺子,觅食的时候头会摇来摇去。
剩下的,就是要多看,“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看多了,眼神就练出来了,准确度会更高”。
曾是初代蝴蝶版主
坚持源于纯粹的热爱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陈永昌老师也时刻不忘向学生介绍鸟类,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生物课本中但凡涉及中华凤头燕鸥等闽江口湿地常客,他都会加以拓展延伸,图片、视频齐上阵,讲述观鸟趣事,生动介绍其生物特性,引导大家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对于学生观鸟,他认为有百利而无一害:“能锻炼身体,开阔眼界,树立环保意识,还可以远离网络,保护视力,一举多得!”
但是野外观鸟,对体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要求。永昌老师建议孩子们从家门口、附近公园入手,慢慢积累经验,储蓄专业知识,然后扩大范围,增加难度,“小学高年级之后再到野外观鸟,更为妥当”。
他提醒道,第一次到陌生环境观测,还要提前了解气候、生态环境,做好安全防护。比如,到河口湿地观鸟,就要注意潮汐时间和沼泽地形特点,否则,很容易滋生安全事故。
永昌老师的微信昵称和视频号都是“爱蝶者”。
为何是“蝶”不是“鸟”?
原来,在观鸟之前,他还是一名资深的蝴蝶爱好者。20世纪80年代末,永昌老师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来到南平市顺昌县任中学教师。课余时间,他不仅经常前往深山老林观察蝴蝶,制作标本,还花费大量时间上网,跟同好交流。90年代末,他还在知名的昆虫论坛上创建了蝴蝶版,并担任版主。
回忆起为“蝴蝶”疯狂的年轻岁月,永昌老师神采飞扬:“那个时候家庭电脑还没普及,大家只能去网吧上网,一个小时16元,当时的工资才300多元!”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他来到福州任教,受地理环境等因素所限,这一爱好停了,“爱蝶”的名称却习惯性保留了下来。
为何能坚持观鸟20年?永昌老师说,坚持源于心底纯粹的热爱。多年相处,鸟儿就像朋友,发现新的到访,无比快乐;看到老的繁衍,让人欣慰。
“每当我踏入湿地时,薄雾尚未散去,鸟鸣打破寂静,那一瞬间,城市的喧嚣被远远隔绝,内心无比平静;
每当我举起望远镜,都是与一个个生命的对视,看鸻鹬优雅掠过水面,鸥类闪电般扎入水中捕鱼,这份灵动与活力,总能唤醒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话语如同他镜头下的鸟类,诗意而空灵。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全中国的鸟类,福州这位生物老师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