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行业大模型应用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特定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开展交流。本场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行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案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大模型技术赋能千百行业。
行业大模型应该如何发展?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要从通专辩证关系看行业大模型发展的必要性,通用与专用大模型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交替演进的过程;要从行业应用要求看行业模型发展的独特性,优秀行业模型应成为行业标准,予以政策激励;要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行业模型发展的开放性,行业模型需要突破行业界限,开放跨行业市场,并体现绿色化要求;要从商业模式看行业模型发展的重要性,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AI大模型如何与通信融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通信与人工智能将共融共生。他指出,当今通信体制难以逾越理论极限,与人工智能的设计范式难以匹配,无法灵活适配复杂场景变化的需求。语义通信是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关键,是未来通信的"拐点技术",ComAI可以进一步优化通信方式,赋能全流程智能信息处理,进一步简化信息交互方案,实现全流程多智能体协同信息处理。
从大数据到大模型,应用前景怎么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谭建荣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四个特点,一是由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物联网技术,二是由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增强现实技术、元宇宙技术,三是由网格计算技术发展到云计算技术,四是由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并形成几个典型的综合交叉领域,包括智能制造、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他强调,大模型应用前景是与元宇宙融合,同时不能忽略小模型和面向行业的、垂直领域模型。
论坛上,国内外嘉宾共议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赋能千百行业的新路径、新方法,并重点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文旅、供应链韧性、金融、电力、网络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共话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主任王杉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模型将重构医疗卫生领域的行业生态。当前,无论头部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都正积极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未来医疗场景的智能化带来更多想象空间。王杉认为,目前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应用于医学本身发展,例如如何解释疾病的发生规律,推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发展;二是构建全新的医疗生态,大模型可能担任"家庭医生"或者"医生助手"等角色;三是用于医药等科研领域,大大提速创新药的研发。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