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媒体如何与AI共生、发力微短剧?这场大会干货满满!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29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圆满收官。4天的会议议程,共举办39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26场发布、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近500名嘉宾登台演讲分享,共探行业发展趋势,助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围绕AIGC、微短剧+、产业赋能等话题,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业界人士、学界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大会,大咖们都分享了哪些传媒干货?

与AI有效共融共生,成为智能媒体时代的新命题

本次大会上,AI视频大模型、AI+新质生产力、人机协作被频频提及,智能媒体高效、高质发展是全行业关注的议题。

ChatGPT、Sora、Deepseek等生成式AI的爆发,在引爆全球媒体生态智能化革命的同时,也掀起了内容生产领域的“效率革命”。

面对AIGC的快速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时代已经来临。提问不仅是当下AI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更是引领发展、掌控未来的关键技能,是能力更是智慧。问题的价值远远大于答案。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

冯胜勇强调“提问能力”决定行业高度,要以价值为锚,做有方向的提问者;以创意为核,做有水平的提问者;以安全为盾,做有底线的提问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大会开幕式主论坛演讲中强调技术的跃进,让内容生产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集约化”转型。但比效率提升更深刻的,是AI对内容本质的重构。5G、云计算、大数据强算力和精算法等新基建正成为内容行业的底层引擎,技术的超前布局,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

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四川观察合创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学渊表示,AI技术与真人主播融合的新闻报道要提高用户的黏性,关键要有情感,没有情感无论是真人还是虚拟人都无法产生联系。未来,四川观察将从做工具、做社交两个方面探索“AI+UGC”的协同模式。

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四川观察合创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学渊

在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类内容陷入“重形式轻内涵”的陷阱?河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传播中心副主任、大象新闻编委刘克军上台强调,内容独特性一定是根本,技术选型一定是适配文化的内核。技术是为文化、为内容服务,但是技术偏中性没有价值观,我们要通过技术赋予灵魂、人格化,让我们独特文化更具魅力,两者起到双方互补互能的作用。

河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传播中心副主任、大象新闻编委刘克军

面对当前AI技术可能加剧新闻同质化问题,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封面管委会主任叶建平表示,本地的深耕是做好全国化传播的根,全国化传播是本地深耕的魂。作为区域性媒体集团,封面传媒坚持站在全国人民群众和中国主流价值的维度来深掘这片土壤的特色,在“全国化传播”与“本土化深耕”之间找到平衡点。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封面管委会主任叶建平

未来行业发展要注意什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韩嫕指出,AIGC的生产版权归属权、深层次伦理问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风险,要以AI治AI、让AI辨别AI、让AI确认AI的有效价值,构建多层防护或者多层架构的总生态,保障视听行业健康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韩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借助AI让内容更精准、传播更智慧、体验更沉浸?中国移动咪咕音乐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朱泓在AI智媒创新发展论坛上用“新维度、新场景、新价值”三大关键词描绘了媒体智能化升级为各行各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指出,AI大模型的开源浪潮加速了科技平权,在AI技术帮助下,咪咕彩媒用户创作热情持续高涨、发行业务稳步提升,用户体验再上台阶。春节期间,咪咕彩媒推出“非遗贺新春· AI中国年”活动,助力非遗文化焕新;两会期间,与新华网合作“AI了新生活”,以数智人播报、视频彩铃等形式触达近2亿用户,推动主流内容智能化传播。

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须加快适应技术发展潮流

在此次大会上,不少嘉宾围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之路进行探讨。

主流媒体如何通过AIGC重塑内容创作流程与提升效率?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农涛分享了学习强国的经验,并强调视听产业的智能化革命要依靠全产业链的生态重构,对此发出四点倡议:一是要推动资源共享,培育创新生态;二是要加强平台的共建,夯实数据的基座;三是深耕场景的联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四是强化AI的应用赋能体验,提升场景应用模式。

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农涛

农涛强调,主流媒体要担负起用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媒体发展的使命,打好意识形态的主动战和阵地战,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的潮流,继续不断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的变革。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钱彤表示,主流媒体的使命不仅是适应技术,更要成为技术向善的校准者和引领者。首先,媒体与科创机构共生共赢,要加强与各方力量的协作和交流,深度合作,各展所长。第二,守正创新,在坚守中进化,培育挖掘自己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变革,形成突破。第三,要在算法中植入公平性、包容性的要求,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引导人工智能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行。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钱彤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指出,当前正处在一个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周期当中,先进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活性的“破壁”力量。因此,加快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形势,正是谋划系统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

江苏台如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葛莱表示,其基本思路是“三化”:工具化、模型化、平台化,以务实的精神来推进,以先进技术来驱动媒体的深融、智融。未来,江苏台会应用多模态的技术,与用户共同打造双向奔赴的互动生态。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总编辑龚政文强调,通过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打造具有全球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国有数字化、平台型现代媒体集团。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总编辑龚政文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磊围绕精品内容的生产、创制分享浙江广电的实践,赵磊强调,能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才是主流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逻辑,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有效地突破算法推荐的同质化陷阱。必须坚守主责主业,主动拥抱技术变革,重塑生产传播的工作流程和评价体系。未来,为更好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打造一个持续产生高质量精品的内外部生态,全面推进数智技术的赋能平台,要深化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健全全媒体评价体系。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磊

“微短剧+”升级发展,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当下,微短剧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成为网络视听新风口,微短剧从单纯的娱乐产品升级为兼具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治理功能的有效载体。

在本次大会上,与微短剧相关的论坛场场爆满。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在“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致辞中表示,微短剧正在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精品微短剧创作要以守正把准方向、以提质打造精品、以赋能创造价值。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

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威从五个维度阐释高度重视推动微短剧发展的原因:一是从产业维度来看,微短剧是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新赛道;二是从文艺视野来看,微短剧是新大众文艺的重要艺术形态;三是从传统视野来看,微短剧是当前互联网品牌传播的有效载体;四是从惠民视角来看,微短剧是提升全民文化体验的重要路径;五是从工作视域来看,微短剧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

同时,沈威强调要以大会凝聚力量、以基地夯实服务、以精品引领未来三个方面探索全国微短剧名城二次攀峰。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罗建辉也表示,微短剧虽微但格局不能小,虽短但追求必须高,微短剧创作如果实现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跨越,需要从三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坚持价值引领,深耕现实主义创作;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差异化的精品;三是构建良性生态,推出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观察到微短剧的升级趋势,就是升级为价值链,从情绪撩拨升级为情怀、情感,从表情包式的表演升级为匠心的塑造,将逃脱式的穿越升级为合理的转场,将俗套的结尾升级为一个京剧的哲思。

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重点分享了创意生产类平台可灵AI在原创微短剧上的尝试,其最新的科幻短剧《新世纪加载中》,作为业内题材涉猎最广的AIGC短剧集,重新定义了AIGC短剧技术内容的新维度,以实践证明了可灵AI不仅仅是创作工具,未来,更会成为内容创新的一个核心引擎,探索AI赋能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会敏锐捕捉到了微短剧在重塑国际传播格局方面的潜力,并围绕该话题展开探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继红介绍,微短剧的海外应用已经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据点点数据统计,仅2024年的上半年出海微短剧平台的总流水就达到了2.3亿美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继红

周继红强调,在亮点数据和丰富实践的背后,要清醒地认识到,微短剧出海1.0阶段的流量红利不会永久持续。要持续推动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从内容出海到价值共鸣的转型升级。对此,周继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精品创作筑牢内容根基;二是坚持市场引领,拓宽传播疆域;三是坚持科技赋能,激活产业生态。

来源:传媒茶话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媒体如何与AI共生、发力微短剧?这场大会干货满满!